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这首词借咏西湖春日之游,抒发词人国破家亡的哀愁。

  上片以描写西湖暮春之景起笔,首句即引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接叶暗巢莺”一句,写出莺儿在密密麻麻的树叶间筑巢歌唱的情景。二、三两句分别描写了轻絮飘到了水边,慢慢被水波卷起以及落日余晖下的断桥边,游船纷纷归来的景象。这三幅画面美轮美奂,使人心情舒畅。然而下句陡然一转,词人抛出“能几番游”的疑问,接着生出“看花又是明年”的感慨,暮春时节的惜春之感油然而生。“东风”两句,写词人深情呼唤春且留住,“堪怜”两字则流露出词人留春不住的凄凉、无奈。结尾三句,更进一步,以春将逝而未逝之景托出本是繁华之地的西泠桥畔如今荒凉一片的景象,全文的美景与此处的荒凉之景相对比,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托出词人亡国之痛。

  下片开篇化用刘禹锡诗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道出江山易主之恨。二、三两句,“苔深”、“草暗”极言旧时繁华之地如今荒无人烟的寥落之状。“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将其满腔哀怨倾诉个遍,寄托了他对故国的哀思。结尾处以杜鹃哀啼之声作结,余音袅袅,哀婉至极。

  全词写景抒情,虚实相间,词风柔软、婉约,含蓄蕴藉,是词人词作中的佳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