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看到了寶玉和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有人領悟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智慧,有人聽懂了《好了歌》“浮生若夢”的意境.......彭祖述藝術館的微雕《石頭記》則將紅樓夢境鐫刻於方寸之間。

  藝術無處不在,雕塑是藝術的最初形式,因此它是最源於生活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藝術家,藝術的生活家。藝術給了我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跟隨雕塑園的講解員,賞微刻《石頭記》,探人生百般滋味,發現藝術之美,生活之美!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彭祖述藝術館,建築面積248平方米,於2010年9月26日開放。館內展出了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彭祖述的微刻《石頭記》,即《紅樓夢》。彭祖述,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書法家,原長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其書法、篆刻、微刻、雕刻並擅,作品渾厚、粗獷、遒勁,頗具金石韻味。彭祖述老先生以長春人爲榮,以長春人爲情,將他的微刻《石頭記》全部捐贈給長春,爲回報彭老先生的義舉,長春市政府特闢建此館。

  此作品系彭先生歷時八載,又經兩年修整,於2002年初完成的一部石書。這部石書,立意新,構圖巧,寓意深。《石頭記》的故事,據傳原本刻在大荒山下的碣石上,後傳抄到人間,又經曹雪芹編纂即成《石頭記》。今又由彭先生將其迴歸到石頭上,實爲藝術再現,更爲奇趣盎然、才情橫溢。這部石書,以戚廖生序八十回本《石頭記》爲底本,總計六十餘萬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後記,共八十二塊,每石除微刻文字外,又將每回的中心思想總括爲圖像,布刻在石之四周,坦述作者觀點。

  這部石書,所用之石均爲印石之上品,有昌化田黃石、巴林福黃石、昌化和巴林雞血石、壽山芙蓉石、荔枝石及青田封門青石等,含近五十多種印石名品。每石大者似書,小者盈掌,五彩絢爛,或方或圓,形狀各異。文字微刻於印石中央,字如蠅頭,筆若蛛絲,在十倍放大鏡下,再現書法之姿,筆筆不苟,俊逸流暢,透着濃濃的金石氣。這部石書,突破傳統的創作模式,自成一家,融文字、繪畫、書法、篆刻、雕刻、微刻、裝飾爲一爐,這部石書在我國乃至世界尚屬首創。

  (來源:長春世界雕塑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動態追蹤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動態追蹤,你想了解的最實時準確的都在這裏!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