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酒文化作爲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我們先來看看古時候的酒文化是什麼樣的呢?

  • 無酒不成詩

縱觀古今,多少文人志士,把酒吟歡,放歌縱酒,留下千古佳作。

詩仙李白,花向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

詩人們借酒脫離世俗的困擾,寫出真情的詩篇,讓中國詩酒文化,逐漸發展成爲一個獨立文化體系。

正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那麼,在當下我國各地民間,有哪些酒文化呢?

  • 網紅“摔碗酒”

說到酒文化,就不得不提火遍全網的西安永興坊的“摔碗酒”。雙手端酒,舉過頭頂,心中默唸願望,飲下碗中酒,大喊一聲“喝了摔碗酒,家裏啥都有”,啪的一聲,將碗摔碎,美好願望也隨即融在酒中。

  • 下馬酒

“下馬酒”是蒙古族的最高禮節,當尊貴的客人來到草原,草原上的主人在獻上哈達的同時必奉上一杯下馬酒,據說,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蒙古人性格豪爽,喜歡看着客人接過酒後一飲而盡。

  • 同心酒

同心酒即:同心同德。只有同德才能同心,也只有同心才能同喝酒,酒是情、酒是友,同心的人喝同心酒,就意味着同心同德、天長地久。在雲南傈僳族的飲宴習俗中,最有趣的莫過於飲“同心酒”了,過去常用於招待貴客、簽約盟誓或結拜兄弟等場合。“同心酒”指兩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摟着對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張嘴,仰面同飲,使酒同時流進主客雙方嘴裏的飲酒習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