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3道封鎖線後,由湖南省南部向廣西北部前進。蔣介石爲將中央紅軍殲滅於湘江以東地區,任命何鍵爲"追剿"軍總司令,指揮16個師共77個團分5路專事"追剿",並令桂軍5個師在全州、興安、灌陽等地阻擊紅軍。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何鍵

紅軍要去湘西,必過湘江。湘江沿岸地區就是蔣介石在地圖上劃出的與紅軍決戰的地方。

李宗仁、白崇禧根據當時的形勢分析,要阻止紅軍進入廣西已經不可能,於是,他們按照既定計劃,將主力在湘桂邊境展開,沿邊界構築了稠密的防禦工事,輔以地方民團駐守。部署這一切後,李宗仁返回南寧,白崇禧則坐鎮桂林指揮前線部隊。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兩人當時的想法很單純,盡力剿共,如果紅軍進入廣西,他們就和其他部隊在廣西將其殲滅。

可是沒過多久,白崇禧就下令給部隊:隨時準備撤退,等待戰情變化後的通知。11月22日,桂軍第15軍全部撤出湘江防線,在湘江沿岸只留下了少許兵力。由興安至全州六十公里長的湘江防線基本敞開,由永安關、雷口關通往湘江的大道也基本無兵守衛。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白崇禧

爲什麼白崇禧的態度會180度大轉變呢?這還得從一封電報說起。

就在白崇禧滿心歡喜,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上海發來一份密電。

電文上稱:蔣介石想要一舉除三害,也就是通過湘、桂兩軍在湘江沿線的封堵,將紅軍驅入廣西境內,用主力將紅軍逼向東邊,進入廣東。這樣,迫於軍事壓力,兩廣地區的地方軍隊就不得不向他求援,中央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大舉進入兩廣地區,到時候蔣介石就可以一石三鳥,消除心頭大患。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接到密電後,白崇禧破口大罵,稱蔣介石用心歹毒。他在會議室對參謀們說:"有匪有我,無匪無我,蔣介石想拿我們當槍使,又想卸磨殺驢,絕對不能讓他得逞。"

經過一系列研究討論,爲了不讓紅軍進入廣西,纔有了前文說到的撤防情況。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血戰湘江油畫

桂軍的此次部署,爲紅軍渡江留出了空隙,這是紅軍唯一一次可以安然無恙地渡過湘江的機會,紅軍卻因爲沒有及時掌握這一極爲重要的情況,沒有迅速作出反應,急速向湘江前進,搶在國民黨軍調整部署之前,從桂軍讓開的江防缺口渡江。

就在桂軍撤防的第二天,湘軍第一路追剿軍司令劉建緒就得到消息,立即報告何鍵,隨後奉其命令帶領三個師南下全州,將防禦漏洞補上,繼續完成在湘江圍殲紅軍的計劃,同時也需配合其他部隊,不讓紅軍進入湖南,一定要讓紅軍轉入廣西,將兩廣的水攪渾。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血戰湘江劇照

錯失良機,迫於無奈,1934年11月27日起,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激戰5天5夜,最終艱難地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中央紅軍爲此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雖然紅軍損失慘重,但還是逃出了蔣介石佈下的天羅地網,爲此,蔣介石大發雷霆,連發兩封電報質問白崇禧:"共軍勢蹇力竭,行將就殲。貴部違令開放通川黔要道,無疑縱虎歸山,數年努力,功敗垂成……其誰信兄等與匪無私交耶?"

紅軍過湘江前,白崇禧追繳態度爲何180度大轉變?源於一封密電

血戰湘江油畫

蔣介石電報裏說白崇禧通共,令白崇禧非常憤怒,於是他在回覆中也質問蔣介石,本可以在寧遠、道縣之間殲滅紅軍,卻遲遲不前,想要將紅軍趕到廣西意欲何爲?中央軍捷報頻傳,頻頻通報"剿匪"很多人,但是紅軍到湘桂邊境卻不下二十萬,卻是爲何?

面對白崇禧毫不示弱的質問,蔣介石無話可說,追剿紅軍要緊,也就將此事擱置了。

文/L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