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畢偉洪,彝族,雲南富民人,雲南農業大學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畢業,2016年順利選聘爲富民縣大學生村官。公開選崗時,我放棄了本可以選擇的條件相對較好的村,毅然邁向了去往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富民縣赤鷲鎮阿納宰村的“青春無悔路”。

  阿納宰村距離富民縣城45公里,平均海拔1750米,是一個山區貧困村,地處偏遠,經濟發展及基礎設施落後,羣衆收入水平低。之所以選擇來到這裏,是因爲我堅信只有在艱苦的農村踏實工作,才能磨鍊自我,鍛煉出城市工作無法培養出的韌性。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努力,讓村民生活有所改善,讓這片貧瘠的土地綻放溫情的花。

  足跡踏遍村,汗水換辛甜。走進這座偏遠的大山、這個貧困的村落以來,自己就把全身心紮根在了大山中,即便路途顛簸、水電不遍,我仍把村委會當作家,把村民當做家人。工作內外我都主動和村民多接觸,在爲民服務站踏實工作,盡全力爲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需要到縣城辦的事情,我能多跑一步路,就絕不讓村民多費一分心。看着村民拿到我幫他們繳納費用的單據、提交辦事材料後的回執時的笑容,我也會心滿意足地露出笑容。

  每次飯後我都到村子裏散步,這家轉轉,那家問問,瞭解村民各項需要。剛開始村民們還不太信任我,都不怎麼理我,但我沒有灰心,堅持走家串戶,幫助村民們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一年四季從未間斷。隨着持之以恆的努力,村民們逐漸對我信任親近了,從一開始的冷言冷語,到逐漸對我敞開心扉;從三言兩語後的轉身就走,到拉着我有說不完的話。當村民第一次對我說“今晚到家裏喫飯”“進屋裏來喝水”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屬於這裏了。漸漸地我從來到這裏轉變爲清楚這裏,現在是融入這裏,以後我就要努力改變這裏。

  千里系真情,只爲人心暖。2017年是脫貧攻堅年,作爲貧困村的大學生村官,我義不容辭地加入扶貧隊伍,爲實現村民精準脫貧,我希望“榨乾”自己的每一份腦力和體力。我加入了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隊,每天堅持深入村民家中,真實客觀地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經濟收入;堅持學習,不讓自己成爲脫貧工作的門外漢、局外人。隨着入戶走訪及各項工作的深入,我對阿納宰的貧困情況瞭然於心,掌握了阿納宰村貧困戶和困難老人的相關動態。

  2017年末的冬天,昆明市寒冷異常,深處高海拔大山中的阿納宰更是因爲貧窮而冷到了心裏。走訪過程中看到村裏貧困老人衣不裹身的境況,我十分揪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我的信念,面對這種情況,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時間不斷推移,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直到2017年12月中旬,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瞭解到中國銀行德宏州分行開展了對掛鉤貧困戶的“暖冬”慰問活動。看到這消息我很振奮,想爲困難老人努力爭取點暖冬物資。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每每想起那些老人多我的噓寒問暖,我就有了動力。我一次又一次寫申請書,反映阿納宰貧困老人的情況,發給中國銀行德宏州分行。幾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收到回覆,我心裏非常着急,以爲沒有了下文。但沒想到一星期之後,我收到了他們同意撥捐贈20套“暖冬”羽絨服的回覆,將羽絨服郵寄到了阿納宰村委會。2018年1月中旬收到羽絨服之後,在日常瞭解的基礎上,通過村“兩委”班子成員民主決議,研究確定了20位貧困老人的名單。2018年2月初,臨近過年,天氣愈加寒冷,我與村“兩委”成員一起行動,逐一到貧困老人家,將羽絨服送到他們手中,。老人們緊緊握住我的手,並一再說謝謝的時候,前期的各種困難都化爲滿足感。羣衆身邊無小事,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你用一片赤誠對待他們,他們就會還你真心實意。

  駐望羣山中,初心永不悔。一年多的村官工作經歷讓我明白了努力貴在堅持,回報都在點滴。我也認爲大學生村官不是今後工作的跳板,而是實現自己理想的最好途徑。有空的時候,我會站在村委會的院子裏,看看懷抱着我的大山,看看代表着希望的太陽。青春是熱愛生命的綠色,也是敢於奉獻的紅色。扶貧路上初心不改,我的青春在這片堅實的土地紮根,我將繼續努力工作,主動作爲,成爲扶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向着不斷改善阿納宰貧困情況、改善羣衆生活條件的目標而奮鬥!(大學生村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