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緣政治兩個著名的理論:海權論及陸權論。

陸權論又分爲:“心臟地帶論”及“邊緣地帶論”

心臟地帶論:控制了東歐就等於控制了心臟地帶,控制了心臟地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島,控制了世界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

(麥金德“心臟地帶”和世界島示意圖。)

邊緣地帶論: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而且邊緣地帶在經濟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臟地帶。因此:控制了邊緣地帶就等於控制了歐亞大陸,控制了歐亞大陸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的命運。

(世界島和邊緣地帶。)

海權論:一個國家要成爲強國,必須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能力。

我們海權論及陸權論爲基礎來分析爲何法國是歐洲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

近現代歐洲有四大傳統強國(法國、英國、德國及俄羅斯);從羅馬帝國崩潰甚至到2019年,逐鹿歐洲都還是這四個國家。

法國是歐洲典型的海陸複合國家(英國是島國,德國及俄羅斯都是陸權國家)而且位於歐洲的邊緣地帶。

第一法國位於歐洲的邊緣地帶,而且有險山大洋作爲地理屏障。

法國位於西歐,整體呈六角形,其中三面臨海,南面瀕臨地中海,連通北非、近東、中東;西面直通大西洋。這樣的地理位置有利於法國拓展海洋霸權,發展對外貿易,佔領和控制海外殖民地。

而且比利牛斯山脈阻擋了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入侵,阿爾卑斯山脈也是法國阻擋來自東歐及南歐入侵的屏障。

(全盛時的阿拉伯帝國勢力因比利牛斯山脈的阻擋僅止於伊比利亞半島。)

(崛起於東歐的俄羅斯人最強大時也未能對法國造成直接威脅。)

從羅馬帝國崩潰之後,至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之前,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的主要霸權。

百年戰爭法國將英國勢力逐出歐洲大陸之後,法國主導歐洲大陸霸權的時間長達400多年。

(普法戰爭前,法國一直是歐洲的霸主。)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地圖。)

綜上所述,相較於歐洲其他列強,法國海陸複合,且處於歐洲邊緣,而且還有大海和險山作爲地理屏障,地緣安全形勢較好。

其次,法國本土面積較大(現約67萬平方公里)歐洲面積第三(僅次於烏克蘭和俄羅斯),西歐面積第一;2018年人口約6700萬。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而且氣候極適宜農耕。

因此在工業革命之前法國國力一直在歐洲首屈一指,路易十四及拿破崙都曾以一國之力單挑整個歐洲。

第三,法國三面環海,又具備海權國家的優勢,在搶奪殖民地的過程中是最後的贏家之一,僅次於英國。

俄羅斯及德國,出海口受到限制,在列強殖民世界的過程中落後於其他列強。

(法國外籍軍團“斧頭兵”)

歐洲殖民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與法國相比較。

荷蘭與葡萄牙在歐洲本土實力過小,西班牙的資源稟賦及地理位置弱於英法,在競爭中最後英法勝出,成爲世界第一及第二殖民大帝國。

(法國曾經殖民及佔領過的地區。)

人定勝天,或天定勝人?

一個國家的崛起或衰落真的跟地理位置有極大的關係,而其中的變量是科學技術及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科學技術及生產力的發展又跟地理位置互相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