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也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许多新型武器装备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那为什么直到二战快打完时,人们才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剩的这个问题?

步枪威力过剩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击毙敌军士兵,只需要这么多的火药就行了,但你却多加了一倍的火药量,之前只是能杀人,现在都能打死大象了,这就是威力过剩。


步枪威力过剩,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你用打大象的枪去打人,那杀伤率不是更能得到保障吗?但是,在战争时期,弹药这种资源是特别重要而且并不是说要多少有多少的。

步枪威力过剩,会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原本能打死两个敌军的火药量,你只拿去打一个人,那相当于弹药数量直接就减少了一半,非常的划不来。

其实步枪威力过剩这个问题,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在一战时期,战斗的主要形式是战壕战,也就是大家都躲在战壕里,互相冒头给对面来一发。这种战斗形式,谁的枪打得远,谁就有优势,因此步枪的装药量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

但二战一开始,德国就打破了战壕战为主的这个局面。德军装甲集团军,直接越过了马奇诺防线,宣告了机械化作战从此替代战壕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而机械化作战,最重要的便是步坦协同,步兵和装甲部队相互配合。因此,对射程的强烈需求就不复存在了。


而且二战中,城市战也变得越来越多,这恰恰是最不需要过多射程的一个战场。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柏林攻城战,都是十分著名的城市战役,这进一步降低了对步枪射程的需求。

这些实际情况慢慢改变了各国的看法,终于使得他们认清,步枪威力过剩的这个问题,从而研发各种更适合现代作战的枪支。

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步枪威力过剩这个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