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大,滿色帝王綠,通透,不能有紋有裂有棉。價格最好還便宜,是每個翠友的追求。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就是一塊幾千萬的料子可能也切不出好翡翠。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剛剛切開。切了三刀,貨主瞬間不敢說話了。看看下面這塊翡翠原石。

這是一塊南齊精品小料翡翠原石,皮殼包裹的非常緊實,皮殼表面黑黑的部分都是水路,形狀呈水路狀。唯一缺點就是石頭表面有些裂痕,冰種級翡翠原石。

打燈通透,鋼性十足,熒光很強,一個燈籠不變種。重點是整塊看來基本沒有什麼裂。

先來開個小窗看看,適合開切嗎,當然,效果不錯,開窗的地方,肉質已經發黑。底子也是相當乾淨。

師傅在小心翼翼的擦去皮殼(一般正常程序是先"擦皮",看玉石表面特徵,比如翠色的走向,裂隙的發育與走向翡色和紫色等顏色、黑色的分佈狀況,種水裏外變化分析與估計,原石的外形等特徵)

擦去皮殼後,這塊翡翠原石完全不變種,全身表現都一樣,難得一見的精品。

具體的我們還是要切開才能獲曉。(開料也是關鍵的環節,必須細緻嚴謹,如果輕率地一刀而下,不僅可能把翠切掉,也有可能做不了整體雕刻藝術品,失去其本來的價值)

第一刀,大大的驚喜,沒有裂痕。

就連師傅都尖叫說好完美啊。暗光下發烏,很多人看到翡翠原石有這種發烏的現象就會覺得料子不好,其實不然,一般種水越好的翡翠纔會有這樣的視覺感。

切了三刀,已經可以完全看出來了,穩穩的漲了。

肉質細膩,重點是,沒有一片有裂痕,無論是做什麼掛件,還是如意什麼的。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佳品。不得不說大大的驚喜啊,起光效果也是很不錯的,現在就靠師傅的巧奪天工了。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從原料到成品,翡翠雕刻加工到成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過程。關於這方面,中國人有着獨到的工藝技術和操作經驗,能充分地利用原料,且儘量發揮原料的特色,在省料的基礎上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

掛件隱隱約約透露着玻璃光澤,其質地細膩純淨,無瑕疵。 高興的貨主瞬間都不敢說話了。

玉雕師一刻都沒閒着,立刻開始精心雕琢起來,嫺熟的動作,精湛的手藝,讓這塊料子在師傅的手中慢慢蛻變。雕刻先上大工具,再上小工具,注意葉脈的連續性,葉片的飽滿度以及葉頭的寓意。這樣才雕刻出大葉飽滿,透光無任何瑕疵,大氣卻又不失精緻的翡翠葉子就這樣完美出爐了。

荷花牌子:荷花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美的表現,寓意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能夠在污穢中保持純潔的友情。也表達了爲人清正、不屈不撓、純潔高雅,冰清玉潔,是佩戴的佳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