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的修行人听到或看到别人的修炼方法和理论与自己所学不一样,就拿自己标准说别人是错误,争来争去,最终也争不出个所以然。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行,不是谁对谁错的争论!

很人在问,你修行的方式是什么,修到什么级别,有没有秘籍口诀,你这样不对,应该这样修才对... ...(真好笑哦,你以为是打怪,买装备升级啊!一样米养百样人,不是什么都适合自己的,你以为是围骰通吃吗?),别胡思乱想了!!!

很多的修行人听到或看到别人的修炼方法和理论与自己所学不一样,就拿自己标准说别人是错误,争来争去,最终也争不出个所以然。

别忘了,修行,重在修,而不是争论。

就拿吃东西来说吧,臭豆腐在大多数老外人心中,那哪里是食物,分明是发霉变质致癌的东西,哪是人能吃的呢。可是在很多国人心中,这可是闻着臭,吃着香的人间美味啊。

修炼也是一样,跟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但是适合你的,放别人身上就不一定正确了。这也是为什么修炼门派众多,修炼法门更是不计其数的原因。

修行,不是谁对谁错的争论!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美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

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

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修行,不是谁对谁错的争论!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