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無人車商業化,焦慮與展望

車企及科技公司巨頭們不斷推出自動駕駛技術,甚至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普及路線圖,放寬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法律法規,對無人車市場來說,這是前無古人的好時代,而站在這時代金字塔最頂端的,非谷歌莫屬。Waymo的工程副總裁德米特里多爾戈夫(Dmitri Dolgov)就曾對Waymo的技術質疑做出了,“那你認爲在這一技術上誰會是全球第一?”這強有力的回答。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事實證明,谷歌團隊的驕傲有依有據。最新消息,美國時間12月5日週三,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正式在美國推出付費無人出租車服務——Waymo One,在全球率先開啓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其實,2016年12月,由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演進的 Waymo才正式出世。自此以後,Waymo依次開創了無人車駕駛的第一家公開路試、第一次完全無人駕駛,直到今天,終於開始了商業化運營。所以,Waymo無疑是全球無人駕駛領域的領頭羊。

那麼,如此“千呼萬喚始出來”的Waymo到底有會掀起多麼大的風浪呢?

“搶先一步,出名要趁早”

隨着商業化進程的加快,Waymo也成爲最被看好的無人駕駛公司之一。早在2009年,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與Google X實驗室就啓動了谷歌無人駕駛項目,預備2020年上市。但比雄心勃勃宣揚2018年上市無人車的特斯拉早了一步,自2017年以來,Waymo自動駕駛汽車就已經度過了不少“嚴寒酷暑”,3月在太浩湖(LakeTahoe)的大雪天氣進行測試,後來在高溫下對它們的汽車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測試。之後又誕生出了Waymo One服務功能,推出7*24小時的網約車服務實驗,反響極佳。因此,Waymo的技術與市場化可謂是在非一般的嚴謹實驗下才逐步出世的,當然一鳴驚人。

根據諮詢公司 Navigant 上個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目前全球範圍研發無人駕駛的企業中,Google在技術、市場等各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當然,這一點兒也不奇怪。並且截至目前,Waymo 已經完成 800 萬英里(約 1287 萬公里)無人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但它到2019年的里程目標設在了100億英里,與此同時Waymo的市場估值也已達到了 1750 億美元,佔到無人車市場的73%,遠遠超過特斯拉和通用等巨鱷,Waymo的市場前景可謂一片大好。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利益面前,四面楚歌”

單從數據上看,谷歌公司目前已經壟斷了整個無人車市場,但評價一個巨大科技項目是否成功還有適應度、市場等諸多因素需要考慮,並且,無人車這麼大的一塊肉,貪婪的資本家們怎麼可能捨得放手讓谷歌一人獨佔呢?

答案顯而易見,“No!”。去年,Uber的CEO Travis Kalanick雖然表示,希望最後能組建無人駕駛汽車車隊,果不其然,最近,Uber首席產品官已經暗示他們在考慮自己造車,並且方向直指無人駕駛服務。蘋果也在暗搓搓的造車計劃當中,並且對自己的研究進度進行了絕對的保密。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Chris Gerdes甚至戲說道:“在灣區有個笑話:如果你認識汽車行業的某個人,他們離開本職工作卻沒有更新自己的LinkedIn資料,那意味着他們肯定進入了蘋果。”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說起中國市場,無人車的技術發展和谷歌當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谷歌的老對手百度,在2017年7月5日的“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上”就已宣佈“百度Apollo”計劃的施行,致力於爲自動駕駛提供一個完整的舒適的平臺,加上其在中國市場多年來的滲透,谷歌必須小心當年被逼退的場景再次重演。但就目前來說,谷歌在中國的實際服務市場中,最大的對手是滴滴,即使滴滴因爲自身的原因,在2018年市場極速縮水,但依然佔據中國市場的13.8%,雖然技術方面無法匹敵,但滴滴手中的海量資源和市場滲透已經爲它撐起腰桿,爲了競爭去生產無人車也絕不無可能。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另外,在Waymo的市場實驗中,還發現谷歌無人車在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行當中,會比同等距離和路況的普通汽車發熱要快很多,這也成爲谷歌無人車的一大技術隱患。再者,Waymo還被實驗對象說到在十字路口太過猶豫不敢走,給後車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說明在路況複雜的地區,無人車的反應力度還是不夠的,容易給乘客帶來心理上的擔憂與壓力。當然,之前加州114起無人車事故,甚至造成一名女子死亡的案例我們也都有所耳聞。除了“外患”,這些“內憂”也是谷歌在推廣過程中的阻礙。

看來,谷歌在完完全全獨霸無人車市場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摸索。

“前路漫漫,爾將上下而求索”

無人車未來市場的龐大性我們不可置喙,但是未來無人車市場應該怎麼才能竭力排除自己的內憂外患呢?

合作發展纔是新趨勢

到2021年,無人駕駛的全球市場將達到70.3億美元,在多個企業夾道而行的當下,井噴式增長很難實現。谷歌佔據巨頭、特斯拉虎視眈眈、百度將以技術發展爲重心,因此很難說最後是誰佔據最大優勢,並且現在各大公司都存在市場佔有不均衡的問題,都在竭力獲取信息。因此,將來的趨勢一定會是各大公司進行資源共享、深度學習,從而擺脫弊病、飛速發展。

無人駕駛技術的完善

根據各大公司近年來無人車事故的報告就能看出,絕大部分都是因爲技術不到位,比如感應器失靈、熱敏器燒灼等,因此,完善技術,提高安全度纔是當務之急!

谷歌無人車服務化,獨霸無人車市場有可能嗎?

汽車周邊產業也要積極應對

無人車市場的擴大肯定會因此很多行業的巨大變革,比如保險業、發動機製造業等等,麥肯錫預測,無人車的普及勢必會減少90%的事故發生,那保險業怎麼賺錢?現有的零件製造業能製造出適於無人車的零件嗎?這都是問題,所以無人車的推廣,改變的不僅僅是谷歌、特斯拉、百度等公司,每個相關行業、甚至每個人都深陷其中,我們必須改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