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民族传统世界观的体现,佛教作为舶来品,他的方方面面早已经被冠上很多本土的东西,那么真正的佛教是怎样的?

从佛教诞生之地印度说起,总说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印度在历史上共遭到过超过300多次的外族入侵,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几经辗转,早已不是原来的那波人,他们的文化出现过断层,导致印度一直都没有能走出蒙昧阶段。

作为比较长时间统治印度的雅利安人,把他们的神和被征服土著民族神话,融合形成了婆罗门教,而后波斯帝国的大举入侵,为婆罗门教带来了古波斯的拜火教基因,业力轮回思想。婆罗门作为最高种姓的祭祀阶层,种姓制度无疑是巩固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有人说印度只有一亿人,另外十亿是牲口,这虽然是句不上台面的话,但完全合乎实际。他们的思想已经麻木,社会运转和生活的中心,就是神话和宗教。他们对理解现实世界,缺乏兴趣,而更在意的是那个虚构出来的神话世界和彼岸世界。

佛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但他不是一个有开拓意义的醒智宗教,而是一个为了反对婆罗门而建立的另一个统治工具。公元前6-5世纪,印度社会秩序崩溃,几百个小国林立,战乱频仍,出现了无数的流民。这些亡国的土著一无所有,被驱逐到了树林子里,成了林居人。

林居人无所事事,几百个沙门思想教团一时兴起,他们互相有争执,但是对于婆罗门,他们是团结一致的激烈反对。沙门诸教认为,婆罗门教的一切都不对,只要和婆罗门教反着来就是对的。

佛经里面老说丛林,老说菩提树,是因为原始佛教徒和其他沙门僧人一样,都是林居人,只有菩提树可以乘凉。林居人的财产只有几件遮羞的衣服和一只要饭的碗,这就是所谓的衣钵。对于原始佛教而言,它们并没有任何的宗教仪轨,它们的法器,不过就是三件衣服一只要饭碗。

他们和婆罗门一致的一点就是喜欢当社会的寄生虫,而不事生产。但婆罗门是接受人们的供养,而佛教群总则是要饭,为了吃顿饱饭,不得不到处陌生拜访去要饭,也就是所谓的化缘。

佛教没有任何的军事能力,要攻击婆罗门,也只能靠打嘴仗。而这个嘴炮不是建立在两个世界观基础上的,而是全完针对婆罗门教的世界观给出相反意见:如针对婆罗门教吠陀天启的创世说,佛教提出缘起说,认为世界没有第一因。但世界最初怎么来的,释迦牟尼不知道,就拒绝别人问。但缘起说终归成为了佛教的基本世界观。

针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佛教又提出了众生平等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盘,也叫佛教的三法印。三法印是佛教的最基本理论,是把婆罗门的四大主旨给颠倒了过来。

而佛教的四圣谛,苦集灭道,则是改编自沙门诸教的苦修实践。八正道,是综合了沙门和婆罗门的具体修行方法。而到了十二因缘,业力轮回和因果报应,又跑回到婆罗门的怀里去了。再比如,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佛性则成了一种本体,被打倒的梵,又复活了。

原始佛教的思想和理论元素,都出自婆罗门和沙门诸教。佛教自身并没有什么原创和独创的思想,只是对婆罗门和沙门诸教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编。因为汇编自不同的宗教和宗教团体,所以在逻辑上,很难自洽,处处自相矛盾,整座理论大厦,千疮百孔。

比如,佛教的第一公理缘起说,和它的第二公理轮回说,就自相矛盾。为佛教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原始佛教里,释迦牟尼的堂弟提婆达多十分的厌恶这种剪刀加浆糊的汇编宗教。

他认为不应该把业力轮回,因果报应这种婆罗门教的糟粕加到佛教里面来。他还十分反感释迦牟尼认为涅盘之后成佛,说自己是觉悟的人。你释迦牟尼妄自尊大说自己是佛,有了佛与众生的区别,那么就不再平等了,又回到了婆罗门进行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和奴役的老路上来。

提婆达多希望佛教不要装神弄鬼,不要吹牛搞个人崇拜。后来提婆达多带着一帮小伙伴出走了,佛教陷入了分裂。修正派马上全面控制了佛教,把佛教彻头彻尾的变成了另一个“婆罗门教”,光明正大的搞起来了对释迦牟尼的神话、崇拜和祭祀。大造佛像,佛塔和庙宇,变成了他们曾经反对的那种人。

随着佛教的日渐膨胀,这个边缘性的异端宗教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社会主流文化。但是大家都跑出去要饭,都没人干活了,对社会生产影响巨大。这招致了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屠灭。释迦族被灭了族,可见佛祖保佑这种事,都是虚的,他连自己的家人都保佑不了。

婆罗门教卷土重来,恢复了宗教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沙门思潮被打压了下去,作为沙门的一支,佛教就这样在本土被剿灭了。这群要饭的异端,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离开靠装神弄鬼要饭吃。往南逃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南传佛教。往北逃的,一只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融合,变成了藏传佛教。

在西域和拜火教充分混合之后,佛教传入了汉地。进入汉地之后的佛教,再一次变形。汇编了儒家思想中的至善说,提出行善万能论,代替了原始佛教中的苦修万能。又汇编了道儒两家的心性学说,和列子的色空学说,对佛教的基本理论和修行方法,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对汉地文化的汇编工程,达到了最高峰。

一个传教士对汉地文化的佛教化汇编改造中,则出自魏晋玄学,摇身一变,改头换面成了佛教的义学。汇编了《金刚经》,《心经》,《楞伽经》,《楞严经》等等,这些文字精美义理玄奥的佛经,都是玄学佛教化和佛教玄学化工程的成果。所以有人说“佛本是道”。完全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至此,佛教成了一个混杂着婆罗门,沙门,拜火教,儒家,魏晋玄学的大杂烩宗教。

红尘纷扰,道士下山济世;太平年头,和尚开门敛财。直到今天,和尚还是以接受人们供养为生。原始佛教按照释迦牟尼的本意,是沙门的那一套。可是这个人身在沙门,心在婆罗门,他骨子里还看不起沙门那群要饭的,喜欢贬损沙门六师是外道。大乘非佛说,小乘也不是他说的。

印度人几千年以来,都坚持认为,死后才是真的,活着是假的,他们管把人变成鬼,叫做度人。虽然身体上是活着的人,但是满脑子装的都是鬼,像行尸走肉一样。这在中国文化中,难以被理解。

而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呢,中国人的精神,体现在《易经》中,在《道德经》中,《春秋》中,那是一种对现实生活深沉的热爱,和关于对民族永续生存的卓越智慧。这种热爱和智慧,支撑着中国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从几千年前的一个小部落,繁衍成地球上最大的民族。

因为觉得热,就可以杀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神,因为不想替人卖命,就可以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我们有自己的意识敢于反抗敢于追求。供奉的是供奉圣人和英雄。三皇五帝,老庄孔孟,文庙七十二子,武庙七十二子,还有当代的英烈们,他们都是我们民族中的伟人,他们给我们民族带来了昌盛和安定,所以他们就是我们祖庙里所崇奉的神,也是我们史书中所颂扬的神。

愿民智开启的那天,道炁长存!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