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呢。你們是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的呢。

最近,小學一年級的一個孩子因爲試卷得了99分,然後他的語文試卷在網上紅了。

雖然小學語文試卷不是很難,高分的現象是正常的,但這張試卷走紅的原因是孩子的卷面太整潔。

無論是拼音還是課文,都是非常正確的,而且錯誤很少,所以老師在批改時,實在是不想扣分。對於這樣一個小孩子,能夠寫得這麼整潔,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律性是真的好。

也許很多人會認爲孩子每天都有很多時間寫作,但他的父母說,孩子通常很聽話,會嚴格要求自己,有意識地完成作業。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自律性很棒。

所謂"自律",就是針對自己的情況,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把被動變成主動。

用一定的標準和行爲準則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剋制行爲、嚴格要求自己。

作爲父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有所作爲。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認爲,最好的教育模式是施加嚴格的紀律,可這樣孩子的童年就會失去應有的樂趣。

父母應該考慮到對孩子的接納,不要盲目地增加學習和成長的壓力,要科學地、合理地敦促孩子養成自律學習和成長的良好習慣。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培養自律第一條:慎重考慮,明確目的!

雖然沒有明確的指標表明如何制定紀律,讓孩子們能夠自律。

但關鍵是,紀律應該出於合理考慮,而不是模糊!

一些家長希望孩子晚上不要喫零食,但他們覺得這太嚴格了,所以父母規定晚上少喫零食。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個看似寬容的規則沒有用處,最終可能會像過去一樣依然喫零食。

因此,我們最好逐一列出所有的紀律,這樣孩子們就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需要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培養自律第二條:規定到具體的事情

你告訴孩子他不能在牆上畫畫,但你可以告訴孩子,他可以在磁性白板上畫,這是爸爸媽媽爲你特別準備的。

你要求孩子不能在晚上喫零食,但可以規定他在白天喫。

你需要規劃到具體的事情,這樣,孩子們或多或少就會意識到,我的繪畫權利不是被禁止的,而是需要在正確的地方進行。

我有權喫零食,但是我需要在一個更合適的時間喫零食,這些規則,孩子也不會排斥。

培養自律第三條:要有懲罰,也可以有獎勵

當我們限制一個孩子的某些行爲時,他可能會有一些反抗心理。

如果我們告訴他,你必須能改掉這個壞習慣,爸爸媽媽會給你很大的獎勵,所以他可能會更願意合作。

在這一點上,幼兒園老師會有深深地體會,過去他們都獎勵小紅花貼紙,孩子爲了把小紅花貼在額頭上,會很配合的聽話。

現在老師們的法寶已經升級了,會使用小紅花磁鐵來貼在優秀的兒童成長自律表上。

父母也可以把所有的要求一一列在桌子上,每個項目的表現都很好,可以給了一個小紅花磁性貼紙。

目前的磁性貼紙可以回收利用,避免浪費,卡通形象的自律表會讓孩子們更願意接受,也可以爲孩子量身定做!

正確地讓孩子學會遵守紀律並不會壓抑他們的天性,傷害他們的感情。

關鍵是父母如何掌握寬容和溺愛的尺度,合理地說,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但不能縱容他們。

身爲寶媽的我認爲,如果你想讓一個孩子成爲一個

自律的人,你就不能依賴幾本書或一些大道理。

這就要求父母要不斷地引導和努力工作,不要縱容我們的孩子,不要爲我們的孩子找藉口。

要對我們的孩子嚴加管教,長期自律會成爲一種習慣和一種生活態度。

你們是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