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村民在村口打水井時意外發現井口出有許多碎陶人,這在當地十分常見,村民起初並沒有特別留意。但隨着井口的不斷挖掘和深入,映入眼簾的陶片越來越精美,神態各異。

當地文物保管局得知以後,當即派遣專家前往臨潼,在近一個周的挖掘中,確定此地有大量的秦時陶人,隨即展開挖掘。

數月後,被命名爲1號坑和2號坑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初步呈現在後世人眼中,這些大大小小的坑中,埋滿了形態各異的陶人和陶馬,神采奕奕,猶如真人一般。
在二號坑中,還發掘了大量秦朝時期的軍事物資和生活物品,其中一枚薄劍被重達60斤的人傭壓在地上近兩千年,但當考古專家將陶俑搬開以後,薄劍奇蹟般的恢復原形,且依舊鋒利無比。

就在考古學家驚訝於秦時技術,考古工作日以繼夜的展開時,在1號坑和2號坑中,已經被挖掘出來的兵馬俑在一夜之間黯然失色,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土傭。據曾參與過考古工作的工作人員回憶,兵馬俑剛剛出土裏面挖掘出來的時候每一個都有豐富豔麗的色彩,神態各異,猶如真人一般。但在空氣進入帝王陵以後,所有的色彩忽然消失,早前鋒利無比的寶劍也開始慢慢的生鏽。

當時正屬於特殊時期,秦始皇陵墓的發現給了後世人驚奇的大寶藏,但通過對整個帝王陵地下室的探索,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且地下室均勻的分佈了水銀和重金屬,標誌着在秦皇陵兵馬俑被意外發現之前,知曉的人並不多,且因爲到位的防範措施,兩千年來秦始皇陵兵馬俑保存完好,還沒有盜墓賊進入過地宮中心。

由於當時技術限制,爲了防止被再度挖掘出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失色,沒有了原有的歷史價值,考古挖掘工作不得不中途停止。

如今,秦始皇陵兵馬俑只開放了極少部分,但依舊讓人爲之讚歎,即使是現代的技術,依舊不敢輕易的挖掘秦皇陵,因爲一旦人爲暴力打開陵墓,就意味着瑰寶的遺失和歷史價值的遠去。
參看資料:《秦始皇陵兵馬俑》、《人文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