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伴随着心电监控仪急促的报警声,显示器上的患者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不好,心跳停止了,马上进行电击除颤!”随着主治医生的命令,抢救医生拿出了两块“电烙铁”,“ 单向波360J!”“导电膏!”“充电!”“闪开!”“放电!”医生把“电烙铁”准确的按在患者袒露的前胸和腋下。伴随着重击声,患者整个上身都弹了起来,等到身体落下,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心电监护仪的显示器上:“一、二、三、四、五”,五秒钟过后,心电图重新显示出波动,患者心跳恢复!

以上这一幕,大家可能从很多影视剧中都看到过,心跳停止,意味着一个人一只脚已经踏入死亡,但是通过电击,却能够神奇般的起死回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健康人被电击不是会被电死吗?为什么还能救命呢?

什么是电除颤

电除颤,是临床上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冲击心脏来终止室颤,挽救生命。为什么电击可以救命呢?这要从心脏跳动的原理说起。心脏分为左右心室和心房四部分,正常的收缩顺序是右心房、心室到左心房、心室,而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是由电信号来控制的,发出电信号的是位于右心房的被称为窦房结的特殊组织。如果心脏受到损伤,心室和心房不能在窦房结控制下有规律收缩,而是各自为政,那么血液循环就会停止,造成器官脏器的死亡。这时候如果对心脏进行强电流冲击,强行对心室和心房的电信号进行同步,如果心脏损伤不太严重,那么一般在心脏停跳五秒后窦房结会恢复控制权,重新建立正常心跳。电除颤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即时转复成功率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几乎达到100%,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则分别为80%和90%左右,一次除颤不成功还可以重复操作。

电除颤怎么做

通过影视剧的展示,大家对电除颤已经有所了解,实际上电除颤首先要对病人进行监控,通过仪器发现室颤、需要紧急除颤才可以操作。操作时首先要对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然后选择除颤模式和除颤能量,包括双向波200J和单项波360J。在电击之前,要对电极板涂导电膏,以保证电流迅速进入身体而不是烧焦皮肤,接着把电极紧贴胸腔,按压开关进行充电。这时候其他人要保持距离,以免被电流传导误伤,充电结束就可以按压开关进行放电电击。电击结束,心脏会暂时停止跳动,如果正常五秒钟左右就可以看到心脏复跳,恢复窦性心律,意味着除颤成功。

电除颤有没有危害

虽然现在电除颤大都使用直流电,但是除颤仪放电电压可达上千伏,造成患者瞬间的肌肉抽搐,也就是影视剧中患者上半身突然弹起的桥段。如果在清醒状态下,必须要进行静脉麻醉,即使是这样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只有在患者丧失意识情况紧急的前提下才会进行直接电击除颤,而除颤也会对心脏本身和其他脏器造成一定损伤,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电除颤的办法。

影视剧常见的电除颤误区

电除颤的目的是消除室颤,针对的是发生紊乱的心跳,而不是等到心跳停止后再进行操作,那样就有点为时已晚。而所有的影视剧中的电除颤都发生在心跳停止以后,给人以起死回生的感觉,这其实只是为了戏剧性的需要,并不是真实情景。而在突发心肌梗死后造成的心脏骤停,主要原因是原发性室颤,这时候可以通过电击复率,因而采用一种“盲目电击”的方式,就是没有心电图的参考直接电击,目的还是争取抢救的时间,如果是在监护室,通过仪器发现室颤后就应该及时电击,而不是等到心脏停跳以后。

电除颤虽然没有起死回生那么神奇,但是对于室颤是非常有效的除颤措施,而室颤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致死率极高,所以电除颤是必不可少的抢救仪器,对心脏病人的意义极为重大。心脏骤停以后,抢救时间可谓争分夺秒,所以很多大城市的人流密集地带都会设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用于非专业人员操作的心源性猝死抢救,大家可以学习使用方法,以便紧急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