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新週刊 (ID:new-weekly),作者:蘇煒 。


八十年代,街頭浩浩蕩蕩的自行車車流。今天,這種場景好像又回來了。


行走在今天的社會,我們需要持有各式各樣的證件,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但獨獨忘記了對“安全”這一出行時最重要的前提進行考覈。


自行車,承載無數中國人的記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是一個家庭的必備品。隨着共享單車出現在大街小巷,回憶裏的“自行車王國”又復活了。但是大街小巷穿行的單車,把騎車出行拉回國人生活的同時,也帶回了種種不文明的騎行習慣。隨着騎車出行的頻率越來越高,怎樣安全地騎車也急需得到我們的重視。


當中國人一邊感慨自行車的便利、健康、綠色時,一邊也應該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張騎行證嗎?


騎車本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電影《墊底辣妹》


中國共享單車騎行白皮書

 ————————


2017年3月26日,上海天潼路,一位11歲的男孩騎共享單車與一輛客車相撞,倒地後被捲入車底,經搶救無效後身亡。


2017年4月,北京一青年在朝陽區京密路附近騎行一輛共享單車違反交通法規,致使另一騎車人連人帶車倒地後被一輛駛來的客車碾壓,當場死亡。


2017年5月25日,天津一10歲男童在騎共享單車時摔倒,剎車手柄插入大腿,在消防官兵進行破拆切割後,男童被送醫救治。


今年春節期間,深圳一家骨科醫院收治了一位2歲多小患兒。孩子媽媽騎共享單車時將其放至前車籃內,一時大意把孩子摔到地上,導致右脛腓骨骨折。


在網絡上搜索共享單車事故,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根據相關統計,僅在過去的2017年裏,深圳全市涉共享單車交通違法就達129987宗,致死的事故達到12起。共享單車進入機動車道行駛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12起事故中有11起與此有關,橫穿斜穿機動車道和逆行分別有3起和2起。


北京街頭的危險騎行。/ 荊楚網


這還只是深圳一個城市的數據,事實上,從共享單車誕生到如今,因危險騎行而導致的事故從未消失過。人們習慣於把矛頭指向共享單車運營方,但事故背後的原因,遠不是那麼簡單。


比如國家規定,十二週歲以下的兒童不許騎車,但是騎着共享單車在街頭穿梭的兒童並不少見,甚至有的父母還幫他們開鎖。再比如單車公司一再提醒,車籃只能放雜物,不得坐人,但仍有很多大膽的家長把孩子放進車籃。 紅綠燈要遵守,騎車要靠右行,不得侵佔機動車道,不得單手騎行……我們有着相對完善的騎行規則,但總是有抱着僥倖心理的違規者,最終釀成苦果。


另外,在不文明的騎行習慣之外,損壞的共享單車得不到及時維修,相關部門一方面鼓勵騎車出行,一方面卻沒有設置足夠的自行車道,這些都可能增加騎車出行的風險。


騎車帶人的現象至今還非常普遍。/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騎車需要持證上路嗎?

 ————————


今天一些人在共享單車上的種種“不文明表演”,絕不是前無古人的“創新”,而更像是一種歷史的復現。可以說在自行車傳入中國的一百年裏,危險騎行一直都因難以杜絕而備受關注。


民國時著名作家蕭乾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腳踏車的哲學》,列舉當時各類奇葩的騎車表現。其中有一幕這樣寫道:“電報局的科員跨上腳踏車後,他知道警章(交規)是給弱者定的,巡警用木棍指揮他,他會連木棍一起撞掉,連七十歲老太婆的命都懸在他車輪下……”讀起來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


建國初期,相聲大師侯寶林也有一段相聲《夜行記》,諷刺了一些不文明騎車的人。他們不聽警察指揮,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安裝車燈也不安裝車鈴,甚至不把剎車修好就敢上路,最後只好連人帶車掉進溝裏。


一輛車坐全家人,在上一個時代是中國家庭的常態。/ 電影《唐山大地震》片段


在展現七十年代大院子弟生活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青春期的初中高中生們,也喜歡用單手騎車或者雙手鬆開的“大撒把”來展現自己的勇敢,這一危險行爲至今還有很多人效仿。


不過,在漫長的“前共享單車”時代,中國人的騎行生涯也並非全是一團混亂。在一些歷史時期,很多地方爲了方便管理,規範交通秩序,曾經出臺過“騎行證”的政策騎行者需要獲得資格,才能夠騎車上路,在路上騎車的人要隨身攜帶自行車“駕照”,一旦被交警查獲沒有帶騎行證,就要面臨處罰。


民國時很多地方騎車上路都需要騎行證。


今天的社會,各種共享交通工具——如共享單車、共享電動甚至共享平衡車——越來越多,人們騎車上路也成爲一件越來越方便的事情。隨着門檻降低,路面的混亂程度也在加重。那麼我們能否犧牲掉一部分便利性,用騎行證來保證自身的騎行安全呢?


自行車駕考,你猜要考什麼項目?

 ————————


設立騎行證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要限制騎車出行,而是要通過規範騎行,來讓安全的觀念深入人心。如果一個個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案例都不能打動我們,還有什麼能夠打動我們呢?


如果你還覺得一紙證件會限制自己騎車的自由,那麼不妨想一想,在每天通行的街道上,你都見過哪些讓你心驚的危險騎車方式。 



就拿騎車戴耳機來說,在各種電影、廣告片裏,一邊騎車一邊戴耳機聽歌都是司空見慣的劇情設置,但這也在向公衆灌輸一個錯誤觀念:騎車戴耳機沒毛病。事實上,當耳機裏的音樂遮蓋掉大部分聽覺時,路面的危險程度就會陡然增加,一切預警的鳴笛、車聲、呼喊、警告都失去作用。我們常說過馬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跨上自行車前,千萬別忘了把耳機裝進口袋。


類似的騎行規則,如果被一一列入騎行證的考覈項目,應該能增加這張證的分量,並且切實發揮規範路面規則的作用。


每一個共享單車的騎行者,在使用服務之前,固然追求的是迅捷和便利,但想必沒有人會真的不在乎安全。真正的安全騎行,應該是運營者與用戶雙方的信任,前者相信廣大使用者有保護屬於公共資源的共享單車、並按規則上路的素質,後者也充分擁有這種自覺。


如今,共享單車的押金問題一再成爲輿論的焦點,如果能夠免去押金,雙方達成一種相互的信任,也許是共享單車行業值得探索的新模式。這一點,倡導安全騎行的青桔單車是支持者,也是踐行者。


既然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享受了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那麼在坐上共享單車的時候,也應該自覺地成爲公共交通的參與者和維護者。把握生活的方向,把握交通的安全,先從把握好手中的車把開始。


如果現實中的騎行證還沒來,我們至少應該在心裏考一張騎行證,時刻提醒自己安全騎車。哪種危險行爲最讓你深惡痛絕?你支持騎行證迴歸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建議。


你對自己的騎車技術和騎行習慣有自信嗎?如果真的推出騎行證,你能順利通過考驗嗎?猛戳“閱讀原文”,測測自己到底是騎行俠,還是騎行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