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邊江的工作態度羣衆看在眼裏、喜上眉梢,特別是他爲民服務解難題的決心,激發了羣衆發展產業的熱情和信心,2019年杜莊村新建果園348畝,其中包括8戶貧困戶的42畝,發展珍珠雞、鴕鳥特色養殖場2個,新建魚塘1座,實施參次林改造300畝,新整基本農田300畝,柏油硬化道路2處1.3公里,維修果園生產道路12.4公里,改造杜莊組飲水工程,加蓋二層擴建了黨員活動陣地。這一切都源於他挨家挨戶走訪詢問的收穫,他清楚要想當好第一書記,必須要全面掌握村上的情況,要靜下心來常思考、撲下身子肯喫苦、擼起袖子搶着幹,要把扶貧工作和村上的其他工作都兼顧起來,才能得到全體村民的認可。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季,安塞區真武洞街道杜莊村疫情防控監測點上,你會看見年輕的第一書記邊江正在給過往的村民測量體溫、登記,並對外來的車輛進行一次次的勸返。“幹爺爺,疫情期間沒有特殊情況,咱不要外出啊,有事兒你給我說!”“大媽,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啊!”“生面孔可不能進村……”在監測點,他的身影始終和村幹部、黨員一同忙碌着,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發放宣傳資料,在輪崗期間,走村串戶,既要當好排查員、宣傳員,還要當好衛生員、代辦員。他說:“疫情面前,作爲駐村第一書記,自己更有責任和義務在監測一線堅守,作爲年輕人,自己更應該多爲羣衆跑腿辦事。”

邊江,男,1988年2月出生,2010年6月入黨,安塞區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幹部。2019年4月派駐到安塞區真武洞街道杜莊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擔任第一書記。雖然駐村工作時間不長,工作經驗還不夠豐富,但他卻讓所有熟識他的人感受到了工作的熱情和年輕的活力,杜莊村的羣衆都知道那個整天風風火火的“胖後生”就是村上的第一書記,並且提起他就會豎起大拇指。

撲下身子 履職盡責敢擔當

“杜莊村共有貧困人口26戶67人,低保戶23戶61人......”,說起村裏的扶貧工作,邊江談起來頭頭是道,如數家珍。這一切都源於他挨家挨戶走訪詢問的收穫,他清楚要想當好第一書記,必須要全面掌握村上的情況,要靜下心來常思考、撲下身子肯喫苦、擼起袖子搶着幹,要把扶貧工作和村上的其他工作都兼顧起來,才能得到全體村民的認可。他通過和駐村領導、村幹部充分溝通,提出“林果先行、大棚支撐、養殖配套、搬遷晉位”的發展定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推動村上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對貧困戶因戶施策,建立長短期結合產業,全面落實“八個一批”幫扶舉措,確保貧困戶都能“兩不愁、三保障”。邊江在全力扶貧的同時,還注重扶志、扶智工作,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典型宣傳、愛心超市、道德評議等方式,推動貧困戶思想由“讓我富”向“我要富”轉變,從而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2019年,通過邊江積極爭取和組織實施,成立了杜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打造杜莊循環農業示範基地,利用基地65座弓棚,珍珠雞、鴕鳥特色養殖場, 650畝果樹,吸納社員248人,其中貧困戶18戶52人,爲9名貧困戶提供了就近務工的崗位。利用“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給26戶貧困戶兌換物資1980元,組織貧困戶到真武洞鎮衛生院免費進行健康體檢,爲因病的12戶貧困戶簽訂了“1+1+1”醫療服務政策,幫助8名貧困戶辦理了慢性病醫療卡。

擼起袖子 爲民服務解難題

邊江總說自己派駐杜莊村,就是杜莊的一份子,他想爲杜莊的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實事。村裏主要依靠山地蘋果產業創收增收,山路居多,遇陰雨天氣路面泥濘不堪,羣衆出行生產非常困難。特別是去年夏季降了幾次大暴雨,道路水毀非常嚴重,當時正值蘋果施肥的最佳時節,果農無法將肥料運送到果園,這直接和秋後蘋果產量以及羣衆的收入掛鉤。邊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聯繫朋友的剷車爲村上免費維修了兩天道路。爲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他與駐村工作隊多方奔走,積極向相關部門申請協調,對杜莊村至後崾峴道路進行柏油路面修補工作,對陳家窪環線道路和黨員活動陣地路面進行了柏油硬化。在蘋果成熟銷售時期,他又帶領村民積極維修9個自然村的生產道路,確保果商能夠進得來,蘋果能夠賣出去,農民收入有保障。邊江的工作態度羣衆看在眼裏、喜上眉梢,特別是他爲民服務解難題的決心,激發了羣衆發展產業的熱情和信心,2019年杜莊村新建果園348畝,其中包括8戶貧困戶的42畝,發展珍珠雞、鴕鳥特色養殖場2個,新建魚塘1座,實施參次林改造300畝,新整基本農田300畝,柏油硬化道路2處1.3公里,維修果園生產道路12.4公里,改造杜莊組飲水工程,加蓋二層擴建了黨員活動陣地。

邁開步子 改善人居促振興

駐村以來,邊江把羣衆不論大小的需求,都當做重要的事情來做。他深刻的認識到:農村工作,看似簡單粗放,實則細微複雜。大到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小到解決百姓實際困難,有的看似是小事,但對羣衆來說,件件都是大事,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村上有了產業,羣衆的物質基礎有了保障,但是農村落後的整體面貌沒有得到徹底改觀。他想給村上帶來變化,首先就想到了要改善人居環境,才能給羣衆帶來切身感受。他就組織羣衆從房前屋後開始,對村莊周邊的“三堆”進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30多噸,動用機械20多時,組織勞力100餘人。配合街道辦在道路兩旁栽植油松30000多株,種植花帶5000多米,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改建衛生廁所23座,配備垃圾桶12個、垃圾箱386個。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鼓勵村民自我管理和相互監督,引導羣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營造乾淨衛生的人居環境。

“在基層一線才能真正體會出羣衆的艱辛,在基層一線才能真正鍛鍊和成長自己,在基層一線才能讓青春更加閃耀。”邊江用他所做出的一件件好事和一樁樁實事換來羣衆一致的認可和好評。他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熱心打動民心,用真心換取真情,生動的詮釋了第一書記的使命和擔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