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去问很多历史比较好的女孩子,问他们如果要嫁给古代的人他们会选择谁,很多人肯定不加思考的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可以说是个文武全才,他的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诗词,这奠定了他在诗词界的扛把子地位,这还不算什么,他能带领几十名部将直接闯入敌方大营,这样的文武全才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基本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很多家长认为这首词里面同样表现出了愚忠的一面,最明显的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七个字,人奋斗一生怎么能就只为了一个人呢,我们的分发图强应该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华夏儿女接近万年的积淀而形成,这是深深刻入每个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的剔除糟粕,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光大,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指数级暴增,如果全盘吸收那么就什么都吸收不好。我们的年轻一代的教育也是时常在更新,这不前段时间更有将老舍移除小学课文,说是过时了,然后还把赵丽颖加了进去,这操作是在是让人看不懂。不过最近很多家长也在讨论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教科书,原因只因为里面的七个字,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你会支持这样的做法吗?
你去问很多历史比较好的女孩子,问他们如果要嫁给古代的人他们会选择谁,很多人肯定不加思考的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可以说是个文武全才,他的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诗词,这奠定了他在诗词界的扛把子地位,这还不算什么,他能带领几十名部将直接闯入敌方大营,这样的文武全才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基本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有多少人沉醉在他《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有多少人徜徉在他的《西江月》中,和他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有多少人因他的“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点都不夸张地说,辛弃疾满足了多少少女心中梦想的白马王子标准。
但是前不久,对诸葛亮《出师表》是否从课文中删除的讨论也波及到了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当时出师表被一个教授指出里面表现出来的是愚忠,这到了现代是不可取的,应该从课文里面删除。很多家长也觉得辛弃疾的《破阵子》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先看看这首完整的词: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于这首词,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小学时候基本是必备的文章。很多家长认为这首词里面同样表现出了愚忠的一面,最明显的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七个字,人奋斗一生怎么能就只为了一个人呢,我们的分发图强应该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但是在古代那样的环境,天下是家天下,效忠君王就是效忠天下,效忠国家,这也是事实。
确实,这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抛开这些不说,这手宋词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从遣词上来看,基本上每个字都用得精准,而出色的典故化用更是十分惊艳。起句“醉里挑灯看剑”如劈空而来,一下子将大家带入一个醉眼惺忪的悲情之夜。而后“八百里”、“五十弦”一个指牛的名字,一个是《史记》中上等乐器的名字;“的卢”出自《相马经》,是宝马的名字,弓如霹雳的比喻则来自《南史》。一首读来朗朗上口的词中,藏了这么多有来头的字词,却完全不露痕迹,这样的笔力两宋间少有人能做到。
所以,我们不能太肤浅,诗词本身是历史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学习的时候就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来学习,而不是太过考虑现代的启示,借鉴意义,这没有多大意义。学习诗词主要的是学习一种意境,一种中华文化遣词造句的精髓,所以像这些家长这样的断章取义,这和清朝的文字狱没多少区别,这不是真正的继承文化精华,而是在糟蹋文化。如果这样都能成立,那么《愚公移山》这样的作品岂不是要因为不够环保被移出课本?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