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没有办法去想象那种场面的,那不是过家家,那是真的随时都在和死神擦肩的日子,所以李文祥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到了1962年的时候,国家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失业的人非常的多,李文祥本身是不会失业的,但是他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放弃干部的身份。

引子

《盐铁论·备胡》中有一段话很好的表达出在抗战时期我国的主要思想"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救国,就是当时人们共同想着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当时人们都想着救国呢?因为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我们国家因为政局非常的不安稳,所以很混乱。《管子·戒》中描述的"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非常符合我国当时的情况。意思就是,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不过,虽然是在乱世,却也出了很多的英雄,有我们熟悉的大英雄们,也有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雄。

李文祥

01

河南一位叫做李文祥的农民,就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英雄。1925年,他出生在河南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中。因为母亲去世的很早,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只能到处奔走,为的就是能够活下来。到了1947年,李文祥参军了,进入了华东野战军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在部队的那九年,李文祥立下了许多功劳。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是我们能够叫得出来名字的,他都参与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我们叫不出来名字的战役他也参与了很多。他很英勇,职务也一路攀升,从普通士兵到副连长,这些都是李文祥靠着热血和爱国的情怀换来的。

而特等功和一等功则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拼搏来的荣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没有办法去想象那种场面的,那不是过家家,那是真的随时都在和死神擦肩的日子,所以李文祥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没有他们的不畏生死,我们不可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看望老兵李文祥

战争结束之后,到了1965年,李文祥转业了。去了福建第三建筑公司。担任保卫科的干事。之后更是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两个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到了1962年的时候,国家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失业的人非常的多,李文祥本身是不会失业的,但是他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放弃干部的身份。他认为作为干部,不能让老百姓饿肚子。所以,他带着自己的所有的荣誉,回到了乡村,做回了农民。

02

刚回村的时候,村里因为条件也很差,所以吃的只有十五斤粮食,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过了十多年,李文祥才有了自己的屋子。这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当时的条件,北方没有房子的日子有多难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懂这个情况吧。

后来李文祥在村里成了生产大队长,带领着乡亲们一同致富,他就这样一直在农村呆了快50年。至于自己当过兵的这件事情,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包括当年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说,自己除了知道李文祥是老兵,却根本不知道他曾经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当地医院为李文祥义诊

直到2011年,河南省委书记在下乡进行慰问的时候,偶然和李文祥聊天,在他和李文祥聊天的时候,李文祥才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他给书记展示了当年的荣誉证书。这些已经发黄的证书,都是当年李文祥用自己的命与自己的信念换来的。在场的人,当时都很感动,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人,竟然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情,还一直瞒着人们低调的生活。

03

英雄不能一直沉默,通过书记,李文祥得到了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各种非常珍贵的称号。而得到称号没有多久,仅仅过了两年,李文祥因为身体状况很差,脑萎缩和脑梗状况恶化,最终病危住进了医院。通过治疗和修养,状况稍微好转,在坚持了四年之后,于2017年的2月13日,正式的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已经92岁了。

当地领导看望李文祥

他的事迹被他隐瞒了半个多世纪,这足以见得,如果不是因为书记的一次偶然到访,或许他根本不会说出来,他会带着荣耀偷偷的离开我们。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因为李文祥这样的老兵,和千千万万个依然没有留下任何名字的老兵,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结语

老一辈人真的非常的高风亮节,他们高尚的情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向他们学习,淡泊名利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这些老兵用他们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资料:《盐铁论·备胡》《管子·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