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出差,更的慢了點兒~~

各位大胸弟多擔待哈!


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73)

沒追究歸沒追究,但鐵勒九姓遊離在外總歸是李治的一塊兒心病;思來想去,李治覺得這事兒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將來很可能後患無窮。

可是李治想想就恨的慌,該殺的鄭仁泰(其實也有薛仁貴),人都投降了,你還搶人家東西殺人家的人,那這以後誰還會投降?!

琢磨來琢磨去,李治決定,這次解決鐵勒九姓,派契苾何力去。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咱前面說過契苾何力,鐵勒契苾部人,對李世民那是忠心耿耿;而且更主要的是,契苾何力就是鐵勒人,李治希望通過任用契苾何力給鐵勒諸部傳遞一個信號,我們大唐有容乃大,不光有鄭仁泰這號兒不着調的貨,也有跟你們同文同種的契苾何力深得朝廷信任。

李治敕封契苾何力爲鐵勒道安撫使,前往北疆,招撫鐵勒諸部。

不得不說李治這一招兒確實高明;得到契苾何力前來的消息,驚魂未定的鐵勒諸部紛紛表示歡迎。而契苾何力也深刻理解李治的用心和鐵勒人的心態,這趟差,這位爺沒有大張旗鼓,如臨大敵;輕車簡從的就帶了一個警衛營就出門兒了。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到了鐵勒人的地頭兒,契苾何力擺下酒席宴請鐵勒九姓的貴族表明來意;大唐天子知道各位都是被忽悠了,這才起兵反叛的;所以天子派我來赦免大家的罪;只要在座諸位把當初誰忽悠你們的人交出來,我保證,這一篇兒在朝廷那兒就算是翻過去了(“國家知汝皆脅從,赦汝之罪,罪在酋長,得之則已。”)。

新敗之餘,不管出於什麼心態吧,鐵勒諸部中其實很多人都不想再打下去了,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更何況大唐那頭兒還有薛仁貴這種Superman;因此契苾何力一安撫,鐵勒貴族們紛起響應,將各部中持反唐立場的葉護、設、特勒等抓了一批送給契苾何力。

對於這些人,契苾何力當然不會手軟,立即砍下腦袋,以絕後患。於是,這場聲勢浩大的鐵勒九姓之亂,最終平定(“其部落大喜,共執其葉護及設、特勒等二百餘人以授何力,何力數其罪而斬之,九姓遂定。”)。

北疆這檔子事兒,在契苾何力這頓大酒中就算了結了;說這話兒,是公元662年的3月。

對於這種結果,李治當然比較滿意;消息傳來,高宗給自己放了個小假,出門兒兜了一圈兒算做獎勵(“甲午,車駕發東都;辛亥,幸蒲州;夏,四月,庚申朔,至京師。”)

可是,讓大唐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按下了葫蘆起了瓢,搞定了鐵勒九姓的叛亂,對於大唐來說敢情只是個開頭兒;一場更大規模的叛亂,正一步步的逼近大唐。

公元662年年底,大唐的西疆接二連三的發生了嚴重的叛亂——

首先是龜茲的叛亂。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龜茲爲啥叛亂,史無明載;不過對於大唐而言,龜茲說破天兒也就是個彈丸小國,因此大唐風海道總管蘇海政出兵放馬,沒兩下兒就把叛亂鎮壓了。

可是在勝利之日,狗血的事兒出來了——

腫麼呢?

李治下旨讓蘇海政出兵,其實李治的旨意還發給了兩個人;分別是任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的阿史那彌射和任濛池都護、繼往絕可汗的阿史那步真。

看過前文的大胸弟估計有印象,這二位,有仇!

蘇海政平定了龜茲之亂後,回兵途中,阿史那步真找了個空子跟蘇海政說,阿史那彌射準備造反,將軍應先下手爲強,把他幹了(“風海道總管蘇海政受詔討龜茲,敕興昔亡、繼往絕二可汗發兵與之俱。至興昔亡之境,繼往絕素與興昔亡有怨,密謂海政曰:‘彌射謀反,請誅之。’”)!

Long long ago,我家一位長輩教導我,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些年實踐下來,信哉斯言。

不過看後來蘇海政的表現,這貨家裏顯然沒有這種睿智的長輩,因爲這貨居然對阿史那步真的話深信不疑。

不僅不疑,蘇海政還制定了專門兒的套路,準備將阿史那彌射拿下。

蘇海政的套路說來也簡單,這貨派人通知阿史那彌射,稱接到了李治的詔書,說要給這次彌射及其參戰部下授勳。

這是好事兒啊;阿史那彌射聽完當然非常高興,也不疑有他,帶着部下就來領賞了。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哪知道,彌射一行剛走進唐軍大營,蘇海政便讓人把營門關起來了;然後一聲令下,埋伏在兩側的伏兵衝出來,將彌射一行亂刀分屍(“乃矯稱敕,令大總管齎帛數萬段賜可汗及諸酋長,興昔亡帥其徒受賜,海政悉收斬之。”)。

這是典型的冤殺;消息傳開,原先的西突厥諸部,大爲震驚;有冇搞錯,領個獎怎麼就成了餃子餡了?

有那跟彌射關係不錯的部落,比如鼠尼施、拔塞幹兩部拔營而起,準備脫離唐軍的控制;結果被蘇海政和阿史那步真聯手剿滅。也有那比較軸的,比如弓月部,乾脆扯起了反旗,既然你做事不公,那就別怪我們揭竿而起!

而最關鍵的是,弓月部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此時,對大唐的西域戰略來說,一個盤外因素的介入,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這就是吐蕃的勢力攪和進來了。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弓月部知道自己不是唐軍的對手,乾脆當起了帶路黨;帶着吐蕃大軍向已經回到了疏勒的唐軍發動了攻勢。

而此時,蘇海政卻沒了襲殺阿史那彌射的那股子楞勁兒,一見吐蕃人青面獠牙的向自己撲來,這貨尿了;派出代表跟吐蕃人談判,你別打我,我給你錢(“弓月部復引吐蕃之衆來,欲與唐兵戰;海政以師老不敢戰,以軍資賂吐蕃,約和而還。”)!

蘇海政先暴後慫,讓西突厥人大爲鄙視,什麼玩意兒啊這是;大批西突厥人叛其而去。

而就在阿史那彌射被冤殺之後不久,阿史那步真也死了,死因不詳。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咱前面說過,蘇定方平定西突厥後,作爲分化手段,李治將西突厥的核心“十箭”部落一分爲二,分別由彌射和步真統領;至此,大唐冊封的兩位小可汗雙雙斃命。而這麼一來,西突厥“十箭”部落羣龍無首,一時不知該何去何從。

如果啊、如果;如果此時,李治能像派契苾何力安撫鐵勒九姓一樣,派幹員安撫西突厥舊部,大唐在西域的實力也就不會如後來那般損失慘重了,換句話說,大唐的西域戰略也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可惜,沒等李治做出反應呢,原西突厥的貴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站出來了,二人振臂一呼,將西突厥“十箭”部衆斂吧斂吧攏到一塊兒。

而出於對蘇海政冤殺阿史那彌射及其他部落首領的憤慨,以及蘇海政在吐蕃大軍面前慫了的鄙視;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最終選擇,歸附吐蕃!

用人,太關鍵了;李治用對人,穩住了大唐北疆;用錯人,逼反了西突厥

西突厥“十箭”的叛亂,對大唐的西域戰略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爲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決定依附吐蕃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大唐的庭州做投名狀。庭州的唐軍人數不多,面對來勢洶洶的突厥人,庭州刺史來濟抱着必死的決心堅決抵抗;可惜衆寡太過懸殊,來刺史最後英勇戰死(“是歲,西突厥寇庭州,刺史來濟將兵拒之,謂其衆曰:‘吾久當死,幸蒙存全以至今日,當以身報國!’遂不釋甲冑,赴敵而死。”)。

而這麼一來,西域很多觀風部落開始選擇脫離大唐,投靠吐蕃。

西域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李治這會兒幹嘛呢?

答: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