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可以說很短暫。在一生中,因每個人家庭背景、生長環境等不同,所以人生境遇也不同。有的人一生順順利利,平安老死。有的人一生跌宕起伏,歷經無數風雨。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位人物,便是後者,他前半生受盡苦難,後半生華麗逆襲,令人不可思議。他就是不愛名、不愛利的張季鸞。

1888年3月的一天,張季鸞出生于山東濟南。他的祖籍是陝北榆林,父親張楚林在榆林也是一位大人物。榆林地處邊關要塞,因此複雜的環境,當地很多人都習武,張楚林也是其中之一。他刻苦習武,希望能考中武狀元,不幸的是,在一次考試中,他不小心墜馬導致手臂受傷,不得不放棄了習武。之後,他將全部心思放在了學文上,沒多久便考取了進士,並在當地引發了很大轟動。

不過,之後張楚林的仕途之路並無起色,他被派到了山東做知縣,這一做就是一輩子。1900年,張楚林逝世,此時的張季鸞年僅12歲。父親被安葬後,年幼的張季鸞發現家裏已經一貧如洗了,而合夥開辦的商業也被人侵吞了。後來,還是在張楚林的老友陳兆璜的資助下,張季鸞才能繼續讀書。然而,在他艱難求學期間,他的家人相繼去世。1902年,他的三妹去世,隔年,對他很好的一位老師也去世了。1904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這一年張季鸞才16歲,小小年紀就感受到生活的艱辛,還相繼失去很多親人,這讓他感覺到了來自生活的巨大壓力。

1904年,張季鸞徒步去陝西參加考試,由於路途遙遠,耽誤了時間,差點讓學臺沈衛拒之門外,但張季鸞的答卷也讓沈衛十分滿意。1905年,在沈衛的推薦下,張季鸞被選中官費留學日本。1911年,學成歸來的張季鸞回國擔任了北京《民立報》的編輯,隔年又任孫中山的祕書,不過沒多久,他就同孫中山一起辭職了。1913年,張季鸞和曹成普被逮捕,曹成甫死於獄中,張季鸞被營救出獄。1918年,張季鸞因在任職的《中華新報》上轉載了一篇通訊而再次被捕,半個月後才被營救出獄。

1919年,張季鸞去了上海的《中華新報》擔任中編輯,一直到5年後,《中華新報》倒閉,張季鸞因此失去了工作。此時的張季鸞已經步入中年,事業卻處於低谷時期,這令他一度非常沮喪。1926年,張季鸞同另外兩個合夥人共同創辦了新記大公報公司,這成爲張季鸞事業上的轉折點。1926年9月1日,新記大公報正式出版。之後,新記大公報因“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主義”廣受人們的歡迎。因很多言論對國民政府不利,所以國民政府還曾想過要買下新記大公報,卻被張季鸞果斷拒絕了。之後,張季鸞的生活才逐漸好了起來,50歲時老來得子,又成爲令他極其激動的一件事情。此後,張季鸞事業順利,生活美滿,命運終於開始垂青於他,不過他依舊生活簡樸,併爲中國的抗日戰爭捐獻了很多自己的積蓄。1941年9月6日,張季鸞逝世,享年53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