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夜的急救铃声

昨晚正哥值班,午夜时分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急救电话铃声,医院附近一家餐馆突然有食客气促、心慌、抽搐,需要我们医疗救援。接到任务后,我们院前急救团队一扫深夜的倦意,迅速集结,跟随着救护车赶赴现场。

作为团队的队长,刚一进入救护车,我就开始仔细研究其出车任务单来:患者是个31岁的男性,宵夜时突然气促、心慌、抽搐,这些症状是同时出现的,还是先后出现的?可能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二、蹊跷的气促、心慌伴抽搐

气促、心慌,需要主要考虑心源性哮喘及肺源性哮喘,可是如何解释抽搐的症状?而抽搐主要考虑颅脑的问题,比如癫痫、突然发生的颞叶等部位的出血或梗塞等,可是如何解释同时出现的心慌、气促症状呢?看来用单一系统的疾病很难完美的解释患者症状,那就要考虑全身性的疾病以及精神性疾病了!低血糖?食物中毒?还是癔症?

最后,我将目光停留在了患者的年龄信息上,31岁的青壮年,身体基础情况应该是不错的,正在进食宵夜,应该低血糖的可能性也不大,同桌数人一起进餐只有一人发病,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那最后我将主要的疑点锁定在癔症等精神性疾病方面。三、极度紧张的瘫软病人

五分钟后,我们抵达现场,第一次接触到了目标患者。将近200斤的大块头瘫坐在椅子上完全无力动弹,我们三个人费了很大劲才把他挪出餐馆狭小的空间,只见他呼吸非常急促,眼神里充满惊恐,没有意识障碍,没有口吐白沫,没有口舌歪斜。看到这个情况,我大致有个判断了,赶紧让我同事从急救包里取出一个吸氧面罩给患者戴上,并嘱患者放慢呼吸的频率和幅度,转运回医院。

路上我继续追问患者病史,为了减少患者讲话,我嘱咐他尽可能点头或者摇头示意,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由同伴补充。我问他发病前是否有大量饮酒或者争吵、情绪激动,患者均摇头。同伴补充道当时大家在一起宵夜有说有笑,患者笑得最开心,随后突然出现气促、心慌,接着就诉说手麻、头面部麻木,继而出现手脚无力、手指抽搐,患者非常恐惧,所以他们才打电话呼叫120。

四、血气分析的碱中毒与低血钾

回到抢救室, 我嘱咐搭班的护士继续予以面罩吸氧,并予以开通静脉通道,抽动脉血气送检,一方面继续嘱咐患者放慢呼吸的幅度和频率。不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回复了:明显的呼吸性碱中毒(患者采血时已经面罩吸氧15分钟以上了)伴有低钾血症,再去评估患者,经过我们面罩给氧后,虽然手脚活动仍不灵活,但是已经没有明显的手足和头面部麻木了,手指抽搐和濒死感也没有了。

至此,我们的诊断得到了印证,患者就是个癔症性发作导致的过度通气综合征。五、让病人极度恐惧的过度通气

什么是过度通气?过度通气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任何原因,而发作时有呼吸运动加快,继而导致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产生一系列症状。

我们知道,每分钟的呼气量等于每次的呼气量乘以呼吸频率,当呼吸频率过快的时候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快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物质,大量排出后导致体内呈碱性,继而诱发交感神兴奋,出现心慌、胸闷甚至是窒息感、四肢麻木等,同时碱性环境下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钾血症,又可出现手足无力、手指搐愵等。而这种强烈的窒息感往往又会导致患者拼命去呼吸,继而加重上述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

而过度通气的原因往往和精神的紧张或者过度的张口讲话,比如情绪激动、争吵、长时间滔滔不绝的讲话、持续的大笑等。六、如何预防和治疗过度通气

预防过度通气的重点在于避免上述诱因,比如避免情绪激动、争吵、长时间的讲话和大笑等。

而治疗过度通气的重点在于降低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呼出。前面讲了分钟通气量同呼吸频率及每次的呼气量呈正相关,这也是我反复交代患者同时减低呼吸频率及呼吸幅度(每次呼气量)的原因,另外给患者戴上吸氧面罩的原因也是为了截留一部分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吸氧面罩该怎么办?我们也可以用一张纸卷成纸袋,罩在患者口鼻上,一样可以起到减少二氧化碳呼出的目的。当然如果上述处理还不能奏效,就需要求助医生予以镇静等综合治疗措施了。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过度通气的治疗和处理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如果身边有年轻朋友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您是否懂得识别和急救处理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