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苍耳子还善于治疗皮肤疔疮,所以在江浙地区苍耳又被称为“疔疮草”,其种子、茎、叶以及茎中所生虫子皆可用于治疗疔疮。《本草备要》认为苍耳子“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可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疼痛、鼻渊、流涕不止。

有一种植物种子,浑身长满了刺,粘到身上或头发上稍微一揉,就会粘成一团,成为儿时捉弄小伙伴儿尤其是小女孩儿的利器,因此也深受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的喜爱。如今,已经长大的我们已经不再屑于玩弄这种小把戏了,但是这种种子却丝毫没有退出我们的舞台,因为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一、苍耳子的来源与形状

苍耳,又被称为“卷耳”、“野茄”,因其叶子形态像茄子,而种子形态像妇女耳环上的耳珰,所以得名。它的种子浑身带刺,会粘人,所以也被称为苍耳蒺藜、牛虱子、饿虱子。

苍耳喜欢温暖稍湿润的气候,在平原、丘陵、低山、草地、平原、田边都能生长,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一种辨识度很高的中药。

二、苍耳子的主治与功效

苍耳子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具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祛湿止痛、疏风止痒的功效。《本草备要》认为苍耳子“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可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疼痛、鼻渊、流涕不止。此外还可以治疗疥癣、皮肤瘙痒、疔疮等。

苍耳子善于治疗头痛,能直达头顶,旁通鼻齿,兼入督脉,因此善于治疗风寒或寒湿引起的头顶

、前额、颈枕部及鼻部、牙齿疼痛。所以被称为“祛风湿治头痛之圣药”、“治疗头风病之要药”。朱良春老前辈就取其“走督脉”的特性,用之与葛根等配伍治疗颈椎病项背挛急、与一枝黄花配伍用治流感发热等。

苍耳子善于通鼻窍,无论是外感风寒所致的鼻塞、流涕不止,还是风热夹湿上攻所致的鼻流黄涕、头昏头痛,皆可应用。常和辛夷花作为对药一起使用。

苍耳子善于祛风止痒,可用于急性毛囊炎、急慢性湿疹、疥癣等,止痒之力较强。太平圣惠方记载用苍耳子、叶、花各等分,捣碎为末,豆淋酒调服治疗遍身瘙痒不止。

此外,苍耳子还善于治疗皮肤疔疮,所以在江浙地区苍耳又被称为“疔疮草”,其种子、茎、叶以及茎中所生虫子皆可用于治疗疔疮。大学时曾在一本书(忘记是孟河马培之医案还是余听鸿的书了)记载有用苍耳茎中所生虫子捣烂治疗疔疮。

三、使用苍耳子的注意事项

历代医家均认为苍耳子有小毒,现代研究也证明其有一定的肝毒性。古人的经验是苍耳子表面的刺最毒,所以临床上用的苍耳子以炒去表面毛刺的居多。虽然有研究证明,苍耳子水煎液灌胃小鼠,最大耐受量折合成人用量约为1200克左右,相对常用量还算比较安全,但是仍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如需长期服用,建议监测肝功能。

苍耳子辛温走散,耗散气血,因此虚人不建议久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