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白头翁善于清解胃肠热,而牙齿、头面为阳明胃肠经循行部位,因此还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眼睛疼痛、头痛等。《寿世保元》记载“治疗遍身疙瘩成块如核,不红不痛,皆痰流注而成结核,用白头翁根一斤,分成四份,加酒煮服”。

有一种中药,在枝繁叶茂、花开正盛的阶段却依然满头银发,而且还因为这满头白发获得了一个老气横秋的名字,似乎青春对于这种植物来讲只是个传说。然而它却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而深受历代医家的喜爱,它就是白头翁。

一、白头翁的性状与分布

白头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正哥老家的小山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叶片呈三裂,叶柄密被长柔毛。花呈绒毛状,类似一头白发,所以被称为“白头翁”,也被称为“白头公”、“野丈人”、“羊胡子花”。

白头翁在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及华西地区都有分布,喜欢凉爽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的花、茎叶、根都可以入药,以根部入药为主。

二、白头翁的功效与主治

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早在《伤寒论》里面就有以白头翁作为主药的“白头翁汤”收载。性味苦寒,主入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杀虫止痒的功效。

白头翁主入胃肠,入血分兼能透达气分,因此善于治疗胃肠血证、热证。如腹泻、痢疾、肠道出血、痔疮出血、呕血、衄血等。尤其是治疗痢疾,无论寒热均可,可谓治痢的要药。

白头翁善于凉血活血,善于治疗血热及瘀血诸病。如《神农本草经》记载“逐血止痛、疗金疮”,因此对于跌打损伤疼痛、外伤出血、闭经、崩漏、鼻衄等都可以应用。

白头翁也善于消痰散结、燥湿止痒,适用于痰核诸症。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结节、疝气、疣等。《寿世保元》记载“治疗遍身疙瘩成块如核,不红不痛,皆痰流注而成结核,用白头翁根一斤,分成四份,加酒煮服”。

此外白头翁善于清解胃肠热,而牙齿、头面为阳明胃肠经循行部位,因此还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眼睛疼痛、头痛等。河南有些地方把白头翁称为“头痛棵(kuo)”,因其治疗头痛效果较好。三、注意事项

传统上认为白头翁是苦寒之品,因此虚寒泻痢者不宜服用。另外白头翁是纯作为药用的,没有补益保健作用,因此不建议日常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