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短也有實虛之分,實多半是因爲痰阻肺氣導致的,虛多半是因爲脾虛、肺虛、腎虛所致。脾虛多半是因爲脾氣不足導致的,飲食不規律、憂思過度、經常失眠等不良習慣都有可能會導致脾虛,脾虛的症狀有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氣短、胸悶等。

“醫生,我最近總是感覺喘不上氣,已經好幾個月了,並且最近這幾天越來越嚴重,您能幫我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嗎?”

60歲的陳大爺,最近幾個月總是感覺胸悶氣短,喘不上來氣,很多時候都要躺下才能慢慢恢復,以前一個月也就發作一次,但是最近這幾天發作的越來越頻繁。陳大爺這種現象,在中醫上被稱之爲“氣短病”。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很多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的情況,但是原因卻各不相同。氣短主要的表現就是呼吸比正常人快、急、,並且氣息粗,感覺費力,只要稍微做一點劇烈運動就會頭暈眼花、全身痠痛。

中醫眼裏的氣短

中醫認爲,氣短和五臟六腑的運行脫離不了關係。氣短也有實虛之分,實多半是因爲痰阻肺氣導致的,虛多半是因爲脾虛、肺虛、腎虛所致。

一、氣短之虛

脾虛

脾虛多半是因爲脾氣不足導致的,飲食不規律、憂思過度、經常失眠等不良習慣都有可能會導致脾虛,脾虛的症狀有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氣短、胸悶等。

肺虛

肺虛主要是因爲肺氣不足所致,經常受到風寒、久咳不愈等都會導致肺氣不足,典型的症狀表現就是咳嗽無力、出虛汗、氣短等。

腎虛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如果操勞過度、房勞過度、久病不愈都會很容易導致腎氣不足,引發氣短、腰痠背痛、尿頻等症狀。

二、氣短之實

中醫上面認爲,肺主治節,如果肺出現了異常,津液無法正常轉化,就可能會凝聚成痰。痰留在體內,隨着氣息的變化而升降,如果阻於肺,停於胃,就有可能會導致脾、胃、肺等各個臟器的氣化功能失衡,引發各種病症。最常見的一種病症就是胸悶氣短,導致呼吸不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