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名王嬙,字昭君。是与貂蝉、西施、杨玉环齐名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大约在公元前50年前后出生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到了十几岁,昭君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女,但却十分倔强不屈,不肯俯就婚姻,直到二十岁左右仍未许配于人,连父母都为之犯愁。那是个特别早婚的年代,女人十几岁就要生孩子了,可她二十岁还未嫁人,父母怎能不愁呢?适逢汉元帝登基坐殿,即位之初便广征天下美女,王昭君便被县令选送入宫。但历史上汉宫的宫女是最多的,你想象不到竟会有三、四万人。所以,皇帝连看都看不过来,而何谈陪寝召幸?皇帝只能是凭御用画工毛延寿画的模样。

选人召幸。而画工则凭着宫女送他的钱多少来画美丑。王昭君偏不肯送银子,所以连皇帝的面都照不见,还何谈其他?更何况王昭君20岁入宫,在那些十几岁的待选群中,已是“昨日黄”了,那时候初选入宫的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20岁的王昭君在这些个个争芳斗艳的小美女群中,真正的是鹤立鸡群了,心中的纠结可想而知。公元前33年,匈奴的首领单于呼韩邪来朝见新即位的汉元帝,并要求和亲。元帝一口答应,但又舍不得嫁出亲骨肉,便命于宫中选出一~位宫女应付了事。谁乐于跟着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异族人,去苦寒边地过那种冰天雪地衣食腥膻鸟语胡音的日子呢?但这王嬙且主动报名愿意和亲匈奴。

要说她是出于爱国,为了什么民族团结,都是文人们的屁话,无非是为一腔不平之气所鼓动起来的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绝望的选择。其可称道处,则是这种不甘命运的勇气:你要我就这样死,我偏不肯这样活。王昭君足称可敬也足称可惜,难为她了。而这个以画取人的汉元帝马上批准,收为公主,并封为宁胡阏氏,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可是当这位“公主”上殿辞行,第一次面见这位皇帝时,皇帝后悔死了。怎么能把这么美的女子送与他人呢?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一怒之下便把毛延寿杀头泄愤。

这个毛延寿着实该杀,而谈何“枉杀”?也是人性卑劣如此,不管哪个人,一旦给了他一点点权力,他都会马上把它变成奴役他人与谋私图利的工具,就连打更看门的老头、小孩都概莫能外。中国人最大的能耐是弄权玩术。再说昭君出塞和亲前,要求回乡见见父母乡土,汉元帝一口答应。半月后回到长安,与单于一同回到了大漠中的五原,住进了毡房中。她努力把自己所知道的汉族文明都教给了胡民,匈奴人把她当成神样地尊崇。并为呼韩邪生下了一个儿子。

两年后,单于溘然病逝。王昭君无限悲伤,便写下了前面那首诗,并把它谱成了歌,怀抱琵琶抚弦吟唱这支《怨旷思惟歌》,一片思乡之情直唱得青山失色,草木如霜。她是多么想回到故士啊?但是,胡人的规矩却是父死母嫁子。王昭君便问单于的大王妃所生之子新继位的单于复株累,是从汉俗还是从胡俗?小单于坚定不移地要求从胡俗,王昭君只得又嫁给了这个小单于。她的亲生儿子则成为了右目王。并为小单于又生下了两个女儿,一名云,一名虹,也先后嫁给胡人。

胡人也只能称他们为“胡人”.不知道那个右目王叫这一云一虹为妹妹,还是侄儿呢?她们和他是一母所生,她们的父亲却是他的哥哥,怎么叫呢?也得改口管他的哥哥叫爸爸了吧?到了公元前20年,小单于又病死。王昭君从此寡居,很幸运,没有再嫁她的孙子。这不是调侃,而是胡俗的规定。这一年她才33岁。

但她却没有再回到故乡。二十余年后,她便长眠在了这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上。由于她几十年来为匈奴族发展农牧业、传播汉文化的贡献,匈奴人为了纪念她,把口最美的泉水命名为昭君泉,把她比喻为大漠匈奴的甘泉。而且后代的人们到处以她为神、为荣,为她建墓。其墓地之多,至今已无辨真伪。一名女子虽经历了苦难,但也足称不朽了。而可耻的是那些帝王们。他们本应成为女性子民的保护者,但他们却毫无耻感地用女人的身体去保卫自己的天下安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