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财经》文/林妍

去年末,权益类基金发行步入快车道。迅猛的发行速度造就了许多新基金,这些增量资金的快速建仓为股市注入了新动力。但《号外财经》注意到,由于今年2月份以来股市持续调整,使得次新权益基金出师不利,其中中融旗下两基金跌逾20%。

《号外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去年四季度共有179只基金成立,募集份额逾2070亿元,远超去年二、三季度的募集总量。按规定,新基金建仓期不得超过6个月,但在今年以来股指节节攀高推动下,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次新基金纷纷火速建仓。

据统计,去年11月份共有57只权益基金成立,时至今日,这57只权益基金成立满一年,即一周岁了!这57只基金成立一年来平均回报率为-13.83%。其中,有7只基金逆市正收益,占比为12.28%;15只基金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下跌幅度超过20%,包括中融基金旗下的两只次新权益基金。

具体来看,2017年11月16日成立的富国精准医疗灵活配置混合,截至今年11月28日单位净值为1.1398元,成立一年回报率为13.98%,是表现最好的次新基金;而中融基金旗下的两只次新权益基金成立以来下跌幅度超过20%。

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A、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C均于2017年11月16日成立,截至今年11月28日单位净值分别为0.7889元、0.7863元,成立以来回报率分别为-21.11%、-21.37%。

《号外财经》观察了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近三个季度的仓位数据,基本保持了80%左右的高仓位。其中一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净资产比例为86.71%,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78.69%,三季度股票仓位为79.71%;与此同时,该基金三季度末现金占净值比达到19.40%,一季度、二季度此比例分别为13.70%、21.91%。

“虽然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估值也逐步体现一定的吸引力,但目前多项不确定性因素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困扰港股市场,我们认为市场尚不具备出现趋势性的反转机会的条件。但纵观历次熊市,不乏可积极参与的反弹机会,我们认为四季度市场有可能迎来一个短期的反弹窗口。”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三季报称,“操作策略上,仍以防御性策略为主,控制组合仓位并分散持股,避免个股大幅下跌拖累组合净值。”

实际上,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基金股票前10持仓集中度(占净值比)出现下降,三季度末前10持仓集中度为32.27%,与一季度、二季度的前10持仓集中度39.06%、36.35%相比,有明显下滑。

《号外财经》认为,正因为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基金建仓速度快,使其在震荡行情中吃亏。今年低仓位策略对于股基是有效的,因为今年大多数的板块是下跌的,持有不同板块的股票多数会受到股市下跌的影响,低仓位基金可以有效规避市场调整压力。在建仓期基金经理会避免短期加仓太多,避免基金净值产生较大波动或回撤,大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选择阶梯式加仓方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