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後臺回覆“日曆”可獲取詩詞日曆和免費圖書

今日優課,點擊收聽→《孝經》中的十大智慧

影視作品中,

我們經常看到前線戰事緊急,

將領將重要通信交給一個騎手,

然後大喝一聲“八百里加急!”,

騎手飛身上馬,一騎絕塵。

那麼說來說去,

“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麼速度?

在古代,

信息的傳遞必須要靠人和馬,

所以會在各地要道建立許多驛站,

共往來的驛卒使用。

“千里馬”不常有,而伯樂也不常有

爲了最快的速度,

驛卒必須在驛站換馬。

就像接力一樣,

畢竟一直跑,

再強的馬也受不了,

所以馬舍也是驛站裏必不可少的配置。

《析津志輯佚》記載,

元代大都驛裏就有一千三百餘匹馬,

給這些馬配備的馬舍有數百間之多。

比如高郵的盂城驛,

就配有100餘間廳屋供來客休息。

今日是孟城驛博物館

上面這段話是《馬可·波羅遊記》中

對元朝驛站的一段描述,

因爲驛站的房間有時可能提供給顯貴暫住,

平常的維護和裝飾,

是不敢怠慢的。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

其時,唐玄宗在臨潼華清池,

兩地相隔三千里,

事發六日,玄宗就得知了這一消息,

可以得出,傳遞速度每天大約爲五百里。

李隆基:是誰想搞事情?

唐代五百里約合現代的227公里,

按日行20小時來算,

不分晝夜,不停換人換馬,

合11.35公里/小時,

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而做到一個當前時代的最高速,

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可想而知,

也難怪用驛站運送荔枝會被杜牧嘲諷。

到金代時,

爲了保護軍事通信,

加強通信聯絡,

仿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遞鋪”。

像一個方形的小堡,

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

管理非常嚴密,

具有軍事性質。

元代,

由於疆域遼闊,

發展交通,

強化了驛站制度,

這也成爲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

這時驛站也叫“站赤”,

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雖然到最後,信息傳遞的速度不夠快,

還是成爲了元帝國土崩瓦解的一大原因。

元代急遞鋪令牌圖樣

由於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規定,

傳驛稍有差錯,

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

唐朝規定,

驛長負有的職責中,

必須每年呈報驛馬的死損肥瘠,

以及經費支出等帳目明細表。

而驛卒作爲最重要的實際郵遞者,

不論烈日,

寒風,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

絲毫不遜色與今天的快遞哥。

更可怕的是,

如果耽誤行期,

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

最重可處徒刑兩年。

若耽誤是重要軍事文書,

則罪加三等,

如因文書耽誤而產生兵敗等嚴重後果的,

判處絞刑。

看來每次送信都冒着生命危險

雖然速度遠不如今日,

但是就其嚴密的組織程度,

交通覆蓋的方式,

並不亞於現代運輸,

甚至可以說,

正是驛站奠定現代物流方式的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後臺回覆簽約作者即可瞭解重酬徵稿詳情。轉載授權請加詩詞世界小編微信H1834394409,加粉絲羣后臺回覆加羣。

· 億課精品專輯推薦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