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匠君

賦能新匠人,定義新國貨

讓我們一起爲新國貨力量打call

百匠大集390號匠人 吳堯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而在他最失意的時候

才懂得,那些年父親的酒杯裏

藏着怎樣的故事與哀愁

01

他長大了,在父親去世後

在小城市工廠里長大的吳堯,童年的記憶就是睡在各式各樣規格的箱子上。母親是廠長,他是小小廠長,看着忙碌的、穿着工裝的叔叔阿姨們,吳堯偶爾也會出神,想象自己就是站在前方威風凜凜的、作着指揮的小超人。

曾經操盤過太多品牌,吳堯也想爲自己立個行業標杆。但是,這個站在前方作指導的“跨界超人”當得也並不容易。

父親去世的那年,正是吳堯創業的第一年。

創業的第一年,是金融浮躁的末尾,焦慮讓人疏於夥伴也疏於家人,壓力讓人變得冷漠和失去方向。春節前夕,吳堯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奇怪的大病,而父親意外倒在家裏的那家工廠,始終是沒能留住。工廠成了吳堯長大的地方,也成了爲父親送終的地方。

盤點遺物時,壓抑了幾天的吳堯失聲痛哭:父親竟買了一整箱的假茅臺酒!想等過年正式退休時,過來北京和兒子喝酒團聚……一瞬間,父親的責難、期許、音容、笑貌如洪水般突破了吳堯最後的防線,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曾經喜歡喝酒的父親,卻始終沒和兒子喝過一頓好酒,兩個人各自忙碌,父子之間,甚至沒有一次圓滿的舉杯。

不可以倒下,因爲我的身後空無一人。

02

以酒爲藥

處在中年危機的吳堯開始整日以酒爲伴。從最初的滴酒不沾,到兩三個月一斤一斤的喝,清醒要比喝醉時痛苦,只有喝醉了才能暫時逃離這並不完美的世界。

“人生得意三兩足,人生失意三兩解”。

許是理解了父親,又或是更好地認清了自己,吳堯決定專爲中年人打造一款酒。這酒不多不少,能帶來把壓力變成快樂的微醺,讓每一個做加法的人學會做減法,更多地關心眼前的人和事。無關禁忌,適當享樂。他將酒取名爲“三兩”:“三兩”之所以爲三兩,是因爲二兩不夠,十全太滿,“三兩”剛剛好,來撫慰以酒爲藥的年紀。

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再沒端起過酒杯。他和母親說想做酒,母親什麼也沒有說,只在家宴上輕輕地敬了他一杯。

“當你認爲沒有彎路,你便感覺不到彎路,你此心善良,必得到善良的回報,既簡單又純粹。與其說我是做酒的匠人,不如說是被命運雕琢的弄潮兒。”

“三兩”的研發沒有坎坷,因爲沒有必要討好市場,也沒有必要比拼細節,就是找最好的酒,不問成本;找最有操守的大師,以誠相邀。三兩好友三兩酒,少即是多,從快到慢,由繁入簡。

03

思念,餘味悠長

新瓶裝老酒,“三兩”是一個規格品牌,是一個“選酒不釀”的標準,也是“三兩好友三兩酒”的灑脫。

三兩的第一款酒體,吳堯品嚐了 4 個省市的濃香。半年裏,他從不會喝酒的人,變成了白酒的酒膩子。

最後,終於確定了一款來自民國期間傳承的古窯池羣的酒體:源於五糧,又高於五糧。在大師調成後的酒體裏,吳堯央求大師拿出自己一些陳年“私貨”加入酒裏,讓“三兩”有讓人愛不釋手的獨特風味。

“人生就像酒,倒出來才知道滋味。”吳堯說,“三兩”的定位很簡單,簡單到除了150ML的瓶器和大師們幾十年在釀造中的誠意,再裝不下任何其它的動作。

“中國白酒金三角”,吳堯將三兩第一款出品選址在宜賓,它具有其他地理位置不具備的古微生物生態窖泥,長江雪山融化寒泉,釀成國人喜愛的“赤子”之味,澄澈甘甜,不失分寸,餘味悠長。

“酒過兩三巡,小酌勝大飲。”吳堯不想將喝酒定義爲低端的買醉遊戲,而應該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樂趣嘗試。他想給像他一樣的中年人,再多一點自己的空間。

生活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曾經想成爲超人的小小廠長吳堯,現在大概只想變成那個他再也見不到的人,那個沒能在北京和兒子喝上一口好酒的人,到底在微醺的酒桌上,還想對兒子囑咐些什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