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8)記者從梅州大埔警方獲悉,大埔公安民警通過連續多年的努力,成功爲一名逾百歲老人更正身份出生信息,解決了老人與孩子僅相差9歲的窘境難題,在當地幹部羣衆中間成爲佳話。

2019年4月26日,楓朗派出所民警專程來到轄區的梅溪村,給98歲高齡的羅老奶奶送去更正後的戶口本。拿到戶口本的老奶奶如釋重負,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爲,困擾自己多年的身份問題終於得到妥善解決啦!

母子僅相差9歲?百歲老人身份遇尷尬,民警調查發現……

陰差陽錯,出身年份現出入

出生於1922年的羅老奶奶,於1940年嫁至楓朗鎮雙溪梅溪村。在上世紀80年代做身份證那年,她的出生年月不知何故變成了1932年。拿到戶口本和身份證的時候,羅老奶奶看了一下,雖然感覺有出入。但想到自己平時都在家裏務農,身份證並沒有多大用處,儘管曾經有過幾次更正的機會,她都沒有提出更正,這事就這樣耽擱了下來,時間一晃便過去了30多年。

身份尷尬,母子相差僅9歲

伴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也越來越多越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領取長壽補貼。戶口本上登記爲1932年出生的羅老奶奶,早已領取了該類補助。但讓她倍感鬱悶的是,自己明明是1922年出生,完全符合享受更大幅度補助的條件,但身份問題成爲了攔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而且,根據現有的身份信息,她僅比自己的大兒子(1941年出生)大9歲,身份非常尷尬,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

輾轉申請,不合規定難更改

爲了解決自己的身份問題,她多次要求自己的幾個兒女找村鎮等相關部門,尋求更正自己的身份信息。接到她家屬的申請後,楓朗派出所認真受理並展開調查。由於羅老奶奶出生在民國時期,當時也沒有留下什麼有價值的證明材料。而他們手頭僅有的證明材料,按照現行戶籍管理相關規定,根本無法證明她出生在1922年。爲此,儘管羅老奶奶的家人來回走了幾十次,但均因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規定等原因無法更改。

母子僅相差9歲?百歲老人身份遇尷尬,民警調查發現……

再次覈查,問題解決現希望

2019年3月底,羅老奶奶的三兒子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又一次來到派出所,提交變更年齡的相關申請材料。新上任的所長向他們詳細瞭解情況,認真審覈相關材料,逐一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與他們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對此行不抱多大希望的羅老奶奶家人,感覺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線希望。爲了解決羅老奶奶的身份問題,派出所民警多次到她所在的村子和孃家,找村中的老一輩知情人瞭解、覈實情況,並加強與羅老奶奶家人的聯繫,儘可能收集有關能證明她身份的資料。

爲民服務,解決最後一公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梳理,派出所民警突然萌生了能否用族譜去證明羅老奶奶出生年月的想法,並馬上聯繫其家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多方聯繫溝通,其家人終於在羅老奶奶的孃家找到一本族譜,上面詳細清晰地記載了她的出生年份和出嫁信息,這也是能夠證明她身份的最有力的證明材料!其家人如獲至寶,馬上將信息報告派出所,並提交了相關複印件。考慮到羅老奶奶及其家人均已年事已高,行走不便,派出所民警本着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出發,帶上辦理更改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專門到縣市公安機關辦理更正審批手續。4月26日將相關手續全部辦妥後,民警打印好戶口本專程送到老人家中。從此,羅老奶奶徹底告別了與兒子僅相差9歲的窘況,過上了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母子僅相差9歲?百歲老人身份遇尷尬,民警調查發現……

據瞭解,近年來,隨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在公安戶籍管理工作的廣泛應用,因各種歷史原因造成的戶口資料不一致、雙重戶口等問題不時被發現,影響了羣衆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老百姓迫切希望確定自己的身份。面對這一新情況,大埔公安民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想方設法爲羣衆解決戶口難題。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共爲羣衆解決戶口問題500餘件,進一步增強了轄區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贏得人民羣衆一致好評的同時,又爲社會治理貢獻了公安力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陳偉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陳偉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