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到美女,往往會想到中國亙古流傳的鼎鼎有名四大佳人,任意其一都是美得驚天動地,風雲也相形失色。爲此,古人們還創造出不少對於美女的各種描寫,讓人心神嚮往,其間的“傾國傾城”,當屬對女子姿容方面的絕高評價。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所謂“傾國傾城”是指,美到一定程度,連房屋,城池都抵受不住她們的魅力,而轟然坍塌。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個詞卻並不屬於四大美人中任何一方,而是另外一個美女的專屬用語。

有人會猜測,難道是褒姒?史書有云周幽王曾爲了逗她一樂,燃起了戰時緊急情況下才會啓用的烽火臺,各王侯將領着急忙慌地入京,卻發現不過是君王的無聊戲弄。周幽王終是爲此付出慘烈的代價,山河破碎,這樣看來,褒姒倒是的確傾了城又傾了國。以這樣的描述,是擔得起這個詞的,然而史書上那會兒還並沒有這個詞的記載。

“傾國傾城”首次出現,說的究竟是哪個人呢?《漢書》中有記,這個詞乃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李夫人所屬。漢武帝畢生遍閱各方美女,對李夫人卻一直寵眷無限,偏愛有加。兩人的相見是從漢武帝對她的一見鍾情開始的。

很多帝王的后妃,孃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勢力,皇帝爲平衡朝堂的政局也默認他們將人塞進後宮。而李夫人則與此不同,她非但不是豪門貴女,甚至身份低微,父母兄弟都是歌舞藝人,專爲皇家演奏音樂。這樣的身份註定他們沒法爲李夫人的爭寵在背後推波助瀾,而李夫人最終能得漢武帝的如此喜愛,那便只能是靠她冠絕六宮的天人之姿。

一日,李延年爲皇帝奏了一曲新作,其間的歌詞讓人看了不免心神動盪,乃是描寫一位絕色麗人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如此這般的美人讓漢武帝十分嚮往,直到如今,他還不曾見過,也不確定世上是否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平陽公主倒是知曉一個,那就是李延年的小妹,那個女子便完全擔得起這首詞,於是趁此機會便把她推薦給了自家弟弟。

李夫人以輕盈的舞姿出場,生得的確雪膚花貌,如果有哪個美人能襯得上傾國傾城之說,大概也就是她這般的姿容了,漢武帝當即沉迷了進去,第二天便納爲了后妃。此後李夫人一直牢牢佔據着漢武帝的心。

她有多得漢武帝的偏愛呢?李夫人在和劉徹過了一段幸福恩愛的日子後,便生了重病。皇帝十分焦急,找了太醫多次來瞧,他自己下了朝堂之後,也經常過來探望。奇怪的是李夫人次次遮面,不願讓漢武帝看見她的臉,劉徹勸了幾回,見說不通,便不捨得再勉強她。

身邊人不解李夫人怎麼敢這樣忤逆皇帝,更不懂她這番作爲的目的?李夫人心裏通透得很,她背後沒有什麼勢力可依靠,之所以會得皇帝喜歡,完全是因爲她這張無人能及的姿容。如今生病了,臉色憔悴,擔心皇帝看了要失望,便不敢以這個面目見漢武帝。

然而她恐怕沒料到,自己此時不見,日後便徹底失了機會。李夫人病了一段時日後,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不治而去。漢武帝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受打擊,他以皇后的規格爲李夫人大辦喪禮,並且不許人動李夫人生前居住的宮殿,裏面的器物擺設一律遵照以往,就連宮女僕役也全都一絲不變,好供他時不時來此觸景懷念。

同時命人畫了一幅李夫人的畫像,置於宮牆之上,時不時對着畫像徘徊嗟嘆。他經年牽念着李夫人,便對她的幾個兄長也十分寬厚,給這些個人都安排了不同的官職,保他們富貴無憂。

但這麼些行動也解不了相思之情,漢武帝煎熬難耐,最終找了方士,命他招了李夫人的神魂前來相見,隔着薄紗看着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漢武帝激動不已,但終究兩人此生不復再見,他感傷之下,爲李夫人寫下懷悼之辭《落葉哀蟬》,並嘆其“偏何姍姍其來遲”。

所以李夫人才是“傾國傾城”的擁有者。自她之後,這個詞便成爲了絕色麗人的專屬。大凡說一個女子在容色方面無人能及,那這個詞多半是最好的說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