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7年9月,拉夏貝爾在A股上市,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在2016年的營收曾經達到102.33億元,位列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據央視財經報道,作爲首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拉夏貝爾,正掙扎在虧損的泥潭。

據央視財經報道,作爲首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拉夏貝爾,正掙扎在虧損的泥潭。

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淨虧損達到4.98億元,關閉了2470家門店,平均每天關閉13家門店。爲了挽回債務危機,拉夏貝爾還不得不出租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拉夏貝爾集團總部辦公大樓。

一件大衣29元,每天關店13家,盲目擴張的拉夏貝爾遭遇快時尚寒潮

曾經位列國內營收最高女裝上市企業

拉夏貝爾全稱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主營大衆女性休閒服裝的多品牌時裝集團。常被稱作“中國版ZARA”。

資料顯示,拉夏貝爾在2012年向中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開啓上市之路。然而2013年5月底,拉夏貝爾被證監會“終止審查”,其首次衝擊A股便以失敗告終。

而後拉夏貝爾轉戰港股市場,在2013年11月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在經歷股改等程序之後,拉夏貝爾於2014年10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在2017年9月,拉夏貝爾在A股上市,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在2016年的營收曾經達到102.33億元,位列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

上市即變臉,半年虧5億,每天關店13家

然而,和許多企業一樣,拉夏貝爾上市就翻臉。

2017年,其實現營業收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5.24%,但淨利潤卻下滑至4.99億元。

2018年,拉夏貝爾的業績更是一落千丈,不僅虧損1.59億元,門店數量也減少179家。

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淨虧損達到4.98億元。

2017年A股上市之初,拉夏貝爾擁有各類網點9066個,但是今年上半年形勢急轉直下,截至2019年6月30日,拉夏貝爾境內零售網點的數量爲6799個,半年銳減2470個,縮水27%,平均每天就有13家店鋪關閉。

店鋪越關越少,庫存卻越來越多,截至2019年6月30日,拉夏貝爾存貨的賬面價值高達21.6億元!

一件大衣29元,每天關店13家,盲目擴張的拉夏貝爾遭遇快時尚寒潮

在央視新聞的採訪中,店員告訴記者,拉夏貝爾當季新款服裝還沒有上架,從9月26日開始一直到10月20日都是特賣會,打折銷售去年和前年庫存的衣服,目前還沒有接到新款上架的通知。

店內女裝都是3.8折,甚至低至兩折的。1099元的打折下來是400多元,拼三件還可以再打九折。

在江蘇太倉的拉夏貝爾工廠店內,價格最低的女裝大衣只需要29元一件。

一件大衣29元,每天關店13家,盲目擴張的拉夏貝爾遭遇快時尚寒潮

而另一邊,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拉夏貝爾集團總部辦公大樓,儘管纔剛剛投入使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辦公大樓下可以看到已經貼出了對外招租的海報。

創始人邢加興曾在採訪中表示,面對業績虧損和債務危機,拉夏貝爾也將選擇出售不動產來渡過難關。

一件大衣29元,每天關店13家,盲目擴張的拉夏貝爾遭遇快時尚寒潮

盲目擴張,終食惡果

許多消費者不知道的是,La Chapelle、Puella、UlifeStyle、7.Modifier、Candie’s、La Babité、JACK WALK、Pote、Marc Eckō、8EM、Lyne&Leila、La Chapelle +以及最新收購的Naf Naf 都是拉夏貝爾的旗下品牌,甚至已經被出售的七格格,也是曾經屬於拉夏貝爾的。

打造品牌,需要時間和成本的投入,拉夏貝爾同時間多線作戰,卻未能培養出能產生良好現金流品牌。結果卻導致營銷費用暴增,管理費用高昂,拖垮了利潤。

拉夏貝爾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創始人邢加興也坦言,“我們會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女裝品牌,停掉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如今拉夏貝爾僅剩餘5個女裝品牌、1個男裝品牌和1個童裝品牌。”邢加興介紹稱。

但是,在處置一部分資產之外,拉夏貝爾增加了對境外資產的投資。2019年半年報顯示,6月4日,該公司以3534萬歐元的代價完成對法國公司Naf Naf SAS 60%股權的收購。

據瞭解,Naf Naf SAS於1973年在法國創立,主要從事女裝產品及配飾銷售,銷售目標羣體爲法國年輕人。但Naf Naf SAS業績表現自2017年便有所疲軟,2017年虧損約5126萬元,2018年虧損有擴大的趨勢。

截至上半年年末,拉夏貝爾境外總資產增加12.4億元,其中包括存貨增加2.21億元,使用權資產增加5.46億元,境外總資產佔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爲12.12%。其中,上半年內新增境外資產 12.4億元,佔報告期末總資產的比例爲 12.12%。

80、90後消費更理性,紡織服飾業利潤總額十年首降

其實,不僅拉夏貝爾自身各種問題纏身,其所在的整個快時尚行業情況也都不樂觀。近兩年內,New Look、Topshop、Forever 21等國外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Zara、H&M雖在苦撐,業績也大不如從前。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1到6月紡織服裝與服飾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下滑0.8個百分點,這是該數據10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一二線城市裏收入不低的消費者,特別是許多90後,在經歷了收入飆升和物質極度豐富之後,他們對大部分商品的態度轉變爲夠用就好。

這使得他們更趨於理性消費,不再對品牌趨之若鶩,而是轉向那些雖然沒什麼品牌,但已然夠用且質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淘寶上的一些設計師品牌,僅2017年淘寶日均成交設計類商品數超過15萬件,年成交額達到數百億。

另外90後、00後等快時尚的消費主力更加註重對個性的追求。

他們更鐘情於國潮,李寧、波司登走向米蘭時裝週,以及優衣庫+Kaws聯名款的爆火就說明了這種趨勢。

另外偶像明星、KOL這類知名人士對“快時尚”消費者的影響力表現得尤爲突出,前者帶貨能力強,後者推薦商品更易被信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