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滿洲里11月30日消息(記者馮志遠 見習記者唐國榮 瞿文斌)冬季的滿洲里是寒風和低溫的肆虐場,常年零下三四十度的氣候十分考驗基層一線工人的毅力。今天早上天還沒亮,鐵路工人宋波就已經像往常一樣抬着探傷工具在鐵軌上開始工作。今年41歲的宋波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海拉爾工務段滿洲里探傷工區工長,由於他和他的妻子王文慧都是負責鐵路探傷工作,被這裏的居民稱爲"夫妻神探"。目前,夫妻倆在管轄的11公里線路的2萬多根軌枕上,多次及時發現設備重大安全隱患,滿洲里國門大通道已實現安全生產24000天。

宋波在對鐵路破損狀況進行鑑定(央廣網記者 馮志遠 攝)

從滿洲里站到國門,有10餘公里的鐵路線,這是中俄鐵路貨物運輸的唯一通道,來往於中俄兩國之間的原油、煤炭、集裝箱班列等都要從這條鐵路上運輸。經由國門的火車頭和鋼軌的安全關係着國門口岸大通道的暢通與繁榮。宋波和妻子王文惠,就負責這段"特殊通道"的鐵路設施探傷任務,共同保障每一寸出境通道的安全。

據宋波介紹,鐵路鋼軌由於受列車車輪碾壓,經常會產生一些病害,特別是在極寒天氣下,金屬熱漲冷縮更爲明顯,如果鋼軌損傷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引發斷軌事故,對口岸跨境列車的運行安全帶來影響。而他就負責對俄口岸站鋼軌的探傷工作,在肉眼無法觀測到的金屬內部,通過超聲波尋找蜘絲馬跡,及時準確發現各種鋼軌病害,並採取整治措施,夫妻倆也是國門神探。

鐵路探傷工對鐵軌進行檢測(央廣網記者 馮志遠 攝)

據悉,探傷工作技術性強,要通過聲波對鋼軌進行掃描,然後根據顯示屏上的波形振動幅度,來判斷是否存在裂紋、砂眼等缺陷。宋波已經從事了20多年的鋼軌探傷工作,從最早的手杖式探傷儀,僅依靠聽取鋼軌反射的報警聲來判斷鋼軌內部傷損的笨法子,到現在使用新型探傷車,運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超聲波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的數字化設備,宋波見證了中國鐵路探傷的發展。

妻子王文惠是爲出國機車內部設施探傷,分爲內部檢測和外部檢測兩種,戴上護目鏡,操作紫外線光燈,利用磁粉和超聲波,對機車車鉤、吊杆、柴油機傳動軸、萬向軸等零部件探傷,能夠排除斷軸,崩輪的危險。王文惠說探傷工作就像是給設備做B超,細如毫米的裂紋都能夠準確找出,保證了機車的安全運行。和宋波推車探傷不同,機車探傷的零件多,王文惠常常要貓着腰工作幾個小時,十分辛苦。

鐵路探傷工對鐵軌進行檢測(央廣網記者 馮志遠 攝)

據悉,探傷工作技術性強,要通過聲波對鋼軌進行掃描,然後根據顯示屏上的波形振動幅度,來判斷是否存在裂紋、砂眼等缺陷。宋波已經從事了20多年的鋼軌探傷工作,從最早的手杖式探傷儀,僅依靠聽取鋼軌反射的報警聲來判斷鋼軌內部傷損的笨法子,到現在使用新型探傷車,運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超聲波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的數字化設備,宋波見證了中國鐵路探傷的發展。

妻子王文惠是爲出國機車內部設施探傷,分爲內部檢測和外部檢測兩種,戴上護目鏡,操作紫外線光燈,利用磁粉和超聲波,對機車車鉤、吊杆、柴油機傳動軸、萬向軸等零部件探傷,能夠排除斷軸,崩輪的危險。王文惠說探傷工作就像是給設備做B超,細如毫米的裂紋都能夠準確找出,保證了機車的安全運行。和宋波推車探傷不同,機車探傷的零件多,王文惠常常要貓着腰工作幾個小時,十分辛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