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李姓”多出皇帝, 而“張姓”多出道士?

泱泱華夏文明,作爲當時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經了千百年的時光,在這漫長歲月之中,王朝交替,政權更迭,數不勝數。單單從公元前221年,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建立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政權,到近代辛亥革命,孫中山先生帶領着一羣有志之士,推翻晚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算起,在這長達2000年之久的歲月裏,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多達83個王朝,登基稱帝的更是達到了494人之多。

這些皇帝的姓氏也是多達數十個,其中以姓李的最多,例如歷史上的大唐盛世統治者,便是李姓人員,後唐南唐這些統治者也都是姓李。然而和李姓人口不相上下的張家,卻沒有出過一個皇帝。但張家的道士卻有很多,比如張魯,張果老,張道陵,張申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至於爲什麼李姓多出皇帝而張姓多出道士?原來是和一個傳說有關係。

首先要知道張姓來源於華夏始祖軒轅黃帝,張氏的祖先是黃帝子少昊孫揮公,因爲他發明改良了弓箭,對當時的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被封做弓正,司職弓矢管理製造。同時因爲弓正另一稱爲弓長,所以被賜姓爲張,這也是張姓的由來。

在歷史上張家一直都是望族,各朝各代中都出現過不少的風流人物,比如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唐朝紫衣卿相張九齡,明朝閣首張居正這都是流傳百年的快哉人物。而且張姓也是我國百家姓中數一數二的大姓,在最近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之中,姓張的人佔據了全國總人口的7.07%,僅次於7.94%的第一大姓,李姓和7.65%第二大姓,王姓,位居第三。然而同樣是人口數量中國的大姓,在我國曆史上卻沒有出現過什麼皇帝,就算出現了也是被擁立上去的並不被承認的傀儡皇帝。

關於這個問題,民間有一個傳說,其中緣由還要追究到姜太公金榜封神的時候,據說在封神之際,姜太公有一點私心,想要天庭最高統治者的位置。於是就故意把這個位置空了出來,先分封別人。然而有人卻來遲了,那時候位置都坐滿了,只剩下這一個位置還空着。於是他就問,這位置是誰的?姜太公只說了句,有人。恰好這遲到的人名字喚作友人,他正遲疑這個位置是不是給自己留的時候,又有人問這位置是誰的。姜太公再次答道,有人。於是他便直接坐了上去。

在姜太公忙完之後,才發現自己的位置上已經有人坐着了。他問道,你是何人?爲什麼坐在這兒?那人回答道,我姓張,名友人。我問了兩遍這位置是誰的,你都回答有人,於是我就坐了。姜太公聽聞,自知理虧,也不爭奪,只是說了既然如此那凡間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吧。這人便是後來所說的玉皇大帝。因此民間皇帝也就沒有姓張的。

當然這只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傳說而已,真正原因還是隻有歷史知曉。而張家道士衆多的原因,則是因爲道教正統,正一教的祖天師,張道陵,正是張家人。因爲正一教天師是世襲制的,傳人皆是張家後人,這就是張姓道士衆多的原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