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从月初开始很多钓友就等着疫情好转之后到河边大显身手,可在钓鱼的时候却会发现渔获和自己内心的期盼有非常大的差距。为啥会这样?除了资源不给力以外,钓位没选好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可能有些钓友会说我选钓位就是按你们常说的“春钓滩”,明明已经钓得很浅了为啥还是没鱼咬钩呢?其实不管是钓深还是钓浅都是有学问的,如果忽略了一些细节只会照搬那些谚语肯定是钓不到鱼的。那么选钓位会出现哪些偏差呢?

首先是人为因素

春天为啥要钓滩这个已经被说过几万遍了,这里就不再啰嗦。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句谚语是什么时候说出来的?我想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那么悠闲,科技那么发达吧。春钓滩是没错,但是以前的人没有机会电鱼啊,也不会隔三差五的下网捕鱼。我们知道鱼会在春天到浅滩觅食和产卵,这些捕鱼的难道不知道?所以你钓的位置如果每天都有人电鱼,下网,这时候钓浅了反而钓不到鱼,哪怕你提前打窝都没用。想要春钓滩首先要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不然还是要适当钓深。

而且春钓滩并不意味“近”和“浅”

关于“滩”的理解,很多钓友都下意识的认为近处和浅水是最符合的,用根短竿抽频率就能钓得很开心。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十有八九都要空手回家。春天之所以要钓滩,无非是因为那里水温相对高,食物多一些,所以并不一定要特别浅。比如说你钓的那条河比较深,一般都在3米左右,但你找到一个2米左右的位置就符合“滩”的概念。并不一定要钓很近,或者特别浅,而且鱼还有比较强的警惕性,特别是个头比较大的鱼,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靠得特别近,适当钓远一点反而容易中大鱼。

钓滩也要根据气候来决定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温度稳定,现在的温度都在15度甚至20度,而且不是一两天了,那么这时候可以钓滩。但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温度还比较低,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大幅上升,这时候显然是不可以钓浅,钓滩的。因为陆地上的温度升上来了不等于水温也升上来了,反而会因为水面温度过高而导致鱼上浮而不开口。而且路人甲也多次提醒过,小鱼比大鱼更先靠岸,只有近岸能钓到小鱼了大鱼才会靠岸。钓不钓滩,主要是根据你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南方地区在月初的时候就可以钓滩了,有些地区可能要等到月底也说不定。

哪些地方算是真正的滩?

个人觉得主要是水温要合适,有足够的食物和能提供足够安全感的地方。因为鱼是生活在水里的,而且是变温动物,趋温性会非常明显。另外一点就是对食物的追求,特别是春季,既要足够的食物来恢复状态,还要为了繁衍下一代补充足够的营养,所以这时候只会待在水温合适且食物充足的地方。当然了,如果那个地方没有安全感它们也是不会去的。比如说你选钓位可以看岸边是否有青苔,藻类变绿,水草发芽率高不高,一般这些地方都是水温较高的地方,还可以用铅坠来探测一下水底地形。

当然了,前面也说过不仅要看水温和食物还要有足够的安全感,毕竟老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嘛。一些水底有草(苲草,菱角,荷叶,芦苇等等)的地方,水里有石头堆,倒下的竹子,树枝之类的地方,水面有水花生以及其它漂浮物的地方都是鱼儿藏身和产卵的好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