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2月,韓再芬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藝術世家,其母親爲安慶一帶小有名氣的黃梅戲演員。聽戲的觀衆越來越少,於是韓再芬又和其他黃梅戲藝術家們一起拍攝了很多黃梅戲電視連續劇,以期望用電視和戲曲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去推廣黃梅戲。

3月31日,一部在2007年已殺青,卻延播13年的古裝劇《明月清風佳人》終於登陸視頻網站播出了。

在這部新開播的劇中,艾東飾孟炯、於洋飾趙明誠、童瑤飾蔡楚楚、馬蘇飾李師師、午馬飾蔡京......陣容強大、羣星璀璨,但前面這幾位都是配角。該劇唯一的主角是李清照的扮演者——韓再芬。

關於這位女演員,扒姐曾在昨天寫的劇評中粗略地介紹過,但還是有很多年輕的網友不認識,甚至覺得她不適合演李清照。

你以爲她沒名氣?

她10歲學戲,曾7上央視春晚;現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她還是現任安慶韓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院長,何炅、林青霞等明星都曾登門學藝過。

她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且聽扒姐娓娓道來。

出生藝術世家,年少成名

1968年2月,韓再芬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藝術世家,其母親爲安慶一帶小有名氣的黃梅戲演員。韓再芬姐妹四人,她是老幺,從小便被母親帶着一起四處演出。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幼年時期的韓再芬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文藝天賦。年僅10歲就被安慶黃梅戲劇團錄取,年僅12歲就開始在劇團擔當臺柱子。當時火遍大江南北的黃梅戲《竇娥冤》,其中竇娥的飾演者正是年幼的韓再芬。

到了8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聽戲的觀衆越來越少,於是韓再芬又和其他黃梅戲藝術家們一起拍攝了很多黃梅戲電視連續劇,以期望用電視和戲曲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去推廣黃梅戲。這一時期的韓再芬接連主演了《鄭小姣》、《天仙配》、《女駙馬》等多部爆款電視劇。時至今日,很多年長觀衆會唱幾段黃梅戲,就是從這些電視劇中學來的。

韓再芬除了表演功力不俗之外,她的創作能力也非常驚人。1987年,年僅19歲的韓再芬演完《女駙馬》之後,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創作策劃出了劇目《徽州女人》。這個劇目獲得的成就筆墨都難以寫盡: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國慶50週年獻禮劇目......1990年,韓再芬主演的黃梅戲電視劇《桃花扇》和《孟麗君》連續獲得戲曲片金鷹獎,其中《桃花扇》還獲得了飛天獎和美國的金猴獎。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幾乎在32歲之前拿遍了業內各項大獎,放眼整個文娛圈,有幾人能及?

鐵肩擔道義,金嗓唱金曲

據不完全統計,韓再芬至少親自7登春晚(算上幕後策劃估計更多)。她早在2001年就被上海同濟大學聘請爲客座教授,2004年被英國《世界經理人》評爲“全球最有影響力女性Top100第75名”,是唯一一位上榜的戲曲演員。

但是面對這些數不清的榮譽,韓再芬一如既往的低調。她一邊不遺餘力地去從事着黃梅戲的推廣工作,同時還在2005年12月成立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自己親自擔任教學工作。要知道,再芬黃梅藝術劇團的前身是安慶黃梅戲二團,韓再芬接手之前,其連續以幾百萬的速度在虧損。毫不誇張地說,韓再芬幾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安慶的黃梅劇團,甚至黃梅戲。

爲了推廣黃梅戲,韓再芬先後嘗試了戲曲與電視劇的結合。比如前面的《女駙馬》、《天仙配》等等,又嘗試了戲曲與話劇的結合,比如2008年的《美人蕉》等等。而且她還接連嘗試過黃梅戲與文化、影視、音樂、美術、舞蹈、曲藝的融合,比如她創作的《徽州往事》就要比《徽州女人》更前衛、更具有現代化色彩。

縱觀韓再芬的藝術生涯,她一邊唱、一邊創作、一邊還要培養新人。有人盛讚她是“黃梅戲的女兒”、“徽州的女人”,深以爲然。

戲骨有傲骨,何炅林青霞登門學藝

很多年輕的觀衆之所以不認識韓再芬,一方面是由於沒聽或者很少聽過黃梅戲,另一方面是由於韓再芬幾乎從來不上娛樂節目。綜藝節目《偶像來了》曾數次力邀韓再芬老師參加,她一概拒絕了。無奈之下,何炅、謝娜只好帶着林青霞、寧靜、楊鈺瑩、沈月、趙麗穎等嘉賓去到韓再芬的老家登門學藝。

林青霞瞬間變成小學生,她穿上戲服,一招一式地辛苦學習。

楊鈺瑩似乎有一些戲曲功底,唱起來有模有樣。

何炅、謝娜、沈月、趙麗穎等其他人也都耐心地學習。可是到了暴脾氣寧靜這裏,她發飆了。韓再芬老師講戲的時候她沒聽,也不願意練,到了表演的時候只能退出了。同時在她意識裏認爲“那時十幾歲小孩唱的戲。”

我們在這裏並沒有責怪寧靜的意思。任何一個藝術的門類,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誇讚,有人誤解。其實寧靜對待黃梅戲的態度,不就像現在很多人對待黃梅戲的態度、對待韓再芬的態度一樣嗎?

我不喜歡黃梅戲,所以我就覺得黃梅戲不好聽;我沒在電視上看過這名演員,所以我就覺得她沒能耐、沒名氣。

偏見是一座大山,用敬畏之心將其移除

對於傳統曲藝來說,不僅僅是黃梅戲,我們很多的地方戲、相聲、雜技、二人轉、京劇等等都讓很多人產生了偏見。而對於一些表演藝術家們,人們往往也容易對他們產生誤解。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很多新的事物湧現,很多舊的的事物在衰敗、消亡。

可是對於傳統曲藝來說,那是我們流傳了千百年的文化遺產,它們曾在歷史上的某一時期滿足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時至今日,它們也是我們研究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寶貴遺產。對待傳統曲藝,我們要打破誤解;對待曲藝藝術家們,我們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我想,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韓再芬老師幼年學藝、10歲登臺,至今仍然活躍在曲藝的舞臺上;同時,她還在殫精竭慮地培養曲藝新人。這樣的老藝術家,你拿流量明星、影視演員去跟她比,顯然是不公平的。

這位把曲藝當作畢生事業的藝術家,演李清照果真不合適嗎?舍她其誰?

你只知李清照的名氣,卻不知李清照的風骨;

你只知韓再芬的演技、唱功,卻不知韓再芬的責任和擔當。

現在你還覺得她簡單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