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泛黃的獎狀,長28釐米,寬21.5釐米,保存較爲完整,是連雲港地區我黨地下工作者張永堂,在連雲港解放前夕,不怕犧牲,用忠誠和智慧贏得的一份寶貴榮譽。獎狀頒發於1949年3月26日,頒發單位爲華東區鐵路管理局隴海東段臨時管理委員會,內容爲“茲有機務段張永堂同志,在隴海東段搶修中積極努力,被評爲一個一等功、二個三等功,特發給獎狀以茲紀念。”落款爲“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隴海東段臨時管理委員會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這張獎狀,是連雲港解放前夕,我黨地下工作者配合主力部隊,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搶掠陰謀,保衛人民財產,維護生產秩序的歷史縮影。獎狀中所說的一等功,就是指張永堂在新海連解放前夕,祕密潛入連雲港機務段,成功保護了十一臺機車設施的傳奇事蹟。

張永堂,東海白塔埠人,1944年參加革命,1946年入黨。從1944年起以鐵路工人身份爲掩護從事地下工作。1946年任鐵路武工隊班長。新中國成立後,任連雲港機務工會委員、黨支部委員、新海連工會常委、新安鎮車站指導員、新沂線路黨委書記和徐州鐵路分局人事科科長等職。

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取得偉大勝利。中央軍委決定擴大原定的淮海戰役規模,將南線秋季攻勢迅速推向戰略決戰,在以徐州爲中心的豫皖蘇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隊組織一次大規模軍事進攻。

當時,新浦、海州外圍的城鄉據點已被我軍一一攻克,盤踞新海地區的敵軍,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亂作一團,開始瘋狂破壞市政設施,新浦、海州街市上一時秩序混亂,商鋪、銀行紛紛歇業。爲了迎接解放,保護國家資產,活動在新海連地區的地下黨組織展開了艱苦的工作。

11月初,中共新海工委城工部派遣鐵路工人黨員張永堂,潛入連雲港機務段,聯絡工友,保護機車和器材不受破壞。接受任務後,張永堂首先聯絡到老熟人、海州站巡道工尹士太,在尹的幫助下,張永堂化裝成巡道工,搭乘火車於11月4日下午到達連雲港。下車後,張永堂首先摸到了連雲港機務段接水組,找到了熟人楊維仁、趙開友和吉開發,接着又按照事先計劃,聯絡了中共黨員汪殿傳的表兄萬潤生。張永堂向他們簡單講解了目前的形勢和國民黨反動派必然滅亡的命運,號召大家一起保衛機車,迎接解放。工友們早就對國民黨反動派繁重的盤剝壓迫極爲不滿,於是一致決定舉事。經過研究,大家決定分兩步行動:首先武裝工人,成立糾察隊,接着控制連雲港機務段的頭頭,防止他們破壞。

會後,萬潤生等根據工友提供的內線,順利地從國民黨稅警部隊搞到13支步槍,5箱子彈。張永堂立即組織成立了以萬潤生爲隊長的10多人的武裝糾察隊。11月5日晚,張永堂派遣楊維仁與連雲港機務段領班孟兆臣聯絡,接着帶領糾察隊直接前往孟的住處與其談判。張永堂當面對孟提出三點要求:第一、不準武裝抵抗,不準破壞機車等設備。第二、職工堅守崗位,要走的不留,留下的不攆。第三、今後憑服務證喫飯。面對全副武裝的鐵路工人,孟兆臣只得連連答應。

張永堂隨即命令孟兆臣立即召集各單位負責人,不到二十分鐘,工務段的華少雲、站長張立德、電務工區韓久政、接水所的李延武先後來到了孟兆臣的住處。張永堂向他們亮明瞭身份,重申了三點要求,命令他們老老實實地迎接共產黨的到來,接着將他們全部交由工人糾察隊員控制。至此,連雲港機務段完全被我地下黨組織所掌握。

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打響。駐防海州的國民黨第九綏靖區第44軍西撤徐州,淮海軍分區部隊迅速直取海州、新浦、鹽場和各鄉鎮,於8日黃昏佔領連雲港,接管了機務段。張永堂帶領工人糾察隊迎接解放軍,將十一輛機車和全部機務段設施,完好無損地交到解放軍手中。張永堂因任務完成出色,被記一等功一次。

新海連地區解放後,隨即展開了東隴海鐵路搶修和恢復通車、支援解放戰爭運動,張永堂因工作成績突出,再次榮立兩次三等功。爲了表彰他的貢獻,1949年3月,華東區鐵路管理局隴海東段臨時管委會,專門向他頒發了這張記功獎狀。

這張獎狀,見證了我黨地下工作者赤膽忠心,也是連雲港地區解放初期恢復生產,繁榮經濟的歷史物證。1987年6月,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成立,張永堂將自己保存多年的獎狀,捐贈紀念館永久保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