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水和諧夢正圓 ——常德以水興城推動發展紀實

(刊登於《湖南日報》 2018年12月4日01、 04版)

前不久,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國際溼地公約第13屆締約方大會上,全球首批18個城市獲得“國際溼地城市”稱號,我省常德市名列其中。消息傳來,常德市民十分振奮,爲水城常德實至名歸而自豪。

依水而居的千年水城常德,改革開放40年、撤地建市30年來,應時而變,由水而興,因水而美,像一幅絕美水墨畫徐徐展開,透着“世外桃源,夢裏水鄉”的詩意,令人驚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常德市的決策者表示,水城常德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實現人水和諧,描繪一江兩岸濱水生活美麗畫卷,打造槳聲燈影裏歡樂、幸福新生活。

10月4日,常德市柳葉湖。(資料圖片)徐忠誠 攝

江湖安瀾,水患之城加快實現人水和諧

常德當代發展史,首先是一部治水的奮鬥史。沅江岸邊、詩牆公園高聳的“常德抗洪紀念碑”,是這座城市的精神象徵之一。

常德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憂患是水患。1950年至1999年,這座城市發生的特大洪災就有13次。每到汛期,幾乎都要抗洪搶險,特別是沅水岸邊的大小河街,雨天房屋泡在水裏,晴天曬魚臭氣熏天,居民苦不堪言。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特別是工業“三廢”隨意排放,河湖水面變窄變小,水質變黑變臭。“上世紀70年代魚蝦絕代,80年代臭氣難耐”,是這座城市的真實寫照。

治城先治水,成爲常德干部羣衆的共識。

上世紀90年代末,常德以改革的勇氣,啓動浩大的治水工程,耗時10餘年,拆遷安置大小河街等處居民1600多戶,將沅水河堤外移,修建可防禦50年一遇洪水的4公里長的防洪牆,讓沿岸居民安居樂業。

溼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20年前,常德放眼全球,以開放的心胸迎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際溼地專家。他們來到常德傳播溼地保護理念:化水爲利,變溼爲寶,退田還湖。常德以溼地保護爲契機,大力整治工業和養殖污染,實施溼地生態補水、污染控制、生態恢復,提升溼地自淨能力。如今,常德的溼地水碧天藍,芳草萋萋,鷗鳥翔集。

溼地、湖泊是珠玉,而水系如金帶,把星羅棋佈的珠玉串起來。2006年,常德正式啓動系統治水,並引入德國漢諾威水協及其“海綿城市”理念,量身定製水城常德的框架規劃,重點治理護城河、內環水系、外環水系等3條生態水系,徹底解決城市排水管網和水系問題,截污清淤,疏浚河道,防洪排漬排澇,實現雨水綜合利用。

2015年,常德被列爲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至今年10月底,該市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137個,在建11個。已建成面積達56.04平方公里,在建6.79平方公里。試點區域內完成建設投資79.47億元,基本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成爲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躋身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常德將加快實現人水和諧、江湖安瀾。    

一江兩岸,濱水生活美麗畫卷徐徐繪就

11月20日晚,華燈初上。常德穿紫河水光瀲灩,美輪美奐。當地民警歐明松每週沿河邊健康步道長跑三四次,每次10多公里。沉浸於沿線醉人的景緻中,原本枯燥的長跑變得興趣盎然。歐明松堅持鍛鍊,還參加了今年常德柳葉湖國際馬拉松賽半程賽。“穿紫河不僅是城市的‘金腰帶’,還是我們的健康腰帶。不但水活了,還給我們帶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水融爲一體,讓大家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歐明松說。

水是常德得天獨厚的資源,沅水穿城而過,整個城區水域面積佔35.5%。近年來,常德市委、市政府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善用水利,以“水安、水淨、水流、水親、水遊、水城”爲目標,沿江發展,把常德城區打造成“世外桃源,夢裏水鄉”,賦予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水變得靈動起來。

常德引水入城,敞開護城河,提質改造沿線屈原公園和濱湖公園,治理黑臭水體,建設濱水景觀。在老西門段,結合棚改恢復河道,讓流動的水講述老西門、老城牆、窨子屋等古城故事,恢復歷史河流及街巷記憶。

常德還實施氣勢恢宏的江湖連通工程,對穿紫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將沅江、柳葉湖、穿紫河連成一體,恢復中斷近40年的穿紫河通航,打造一系列沿岸親水景觀。在蜿蜒20多公里的穿紫河沿線建設大小河街、德國風情街、愛情島等景觀。臭水溝變清了,“啞河”水變活了,城市變靚了。依水打造的大小河街復興了城市的歷史記憶,連續兩年春節登上央視熒屏。

面積21平方公里的亞洲最大城市內湖柳葉湖依山傍水,秀美如畫。常德將環湖水岸打造成沙灘公園,並依託環湖風光帶,建設馬拉松賽道,還引來歡樂水世界,讓市民在水上狂歡。一個個依水而建的景點——白鶴旅遊小鎮、體育生態園、柳毅傳書、柳葉詩韻、司馬樓、唐詩牆等,也在常德美麗綻放。

近兩年,常德繼續大筆“寫”水賦。投入30億元,重點治理城市內河——新河水系,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運動公園與駁岸生活休閒公園,特色濱水空間、人工生態溼地,再造一條“穿紫河”。在沅江南岸建設陽明湖片區生態景觀,與沅江北岸的武陵區白馬湖公園片區遙相呼應,通過建設中的沅水過江隧道串聯起來,一江兩岸濱水生活美麗畫卷徐徐繪就。

步步爲景,槳聲燈影裏流淌着歡樂和幸福

每逢夜晚,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燈光交相輝映,讓常德的夜空絢爛多彩。河邊湖畔,詩牆下、公園裏,處處遊人如織,老人練拳,婦女跳舞,孩子奔跑,狗兒撒歡。江中漁火點點,遊船穿行,還有靜靜垂釣的“漁人”。如今的常德城步步爲景,聞得到花香,聽得見水響,槳聲燈影裏流淌着歡樂和幸福。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常德市武陵區退休幹部朱定萬感慨地說,讓城市融入大自然,這是中國城鎮化理想,也是每一個都市人的人居夢想。他參與過常德濱湖公園修建,濱湖公園依山傍島,建了7橋5亭,中心島上有荷花池、觀魚塘、水榭及鎖龍石,是一個以水爲主的綜合遊樂公園。其觀景價值帶動了周邊地產開發,一棟棟高樓大廈“冒”了出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常德以沅江防洪大堤爲主軸,打造城市文化工程和休閒公園。沅江岸邊,樹木參天,花木繁茂,還建設詩牆,選刻自先秦以來有關常德的詩作和中外名詩1500多首,讓城市有了“詩情”。這兩年,沅水南岸又建起了中國常德畫壁,讓常德充滿“畫意”,讓市民休閒多了一個好去處。

人逐水草而居,城依河道而建。水城常德每一步發展,都是順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是圍繞民生這一最大工程而來。近些年來,陸續修建了白馬湖公園、丁玲公園、江南外灘公園、沙灘公園。現在,常德最大的城市公園芙蓉公園正在抓緊建設。芙蓉公園與新河水系貫通,成爲水上運動中心、溼地漁樂之家。“常德變大了,變靚了,變成了由許多大大小小公園串聯起來的一個大公園。無論是漫步綠意盎然的休閒公園、波光粼粼的江邊湖畔,還是穿行在小橋流水點綴的大街小巷,彷彿置身於一個美的世界。能在這樣的城市安度晚年,人能不長壽嗎?”朱定萬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常德依水改造市民的生活空間,城區實施棚改項目160多個,涉及7.5萬餘戶,其中回遷安置4萬多戶,一些居民在水城常德的蝶變中搬進了“世外桃源”。今年76歲的老西門居民錢永華以前和女兒、外孫擠住在20多平方米的“筒子樓”裏。2011年,老西門棚戶區改造項目啓動,改造老街巷8處,恢復護城河段約500米。老西門原居民回遷,錢永華搬進了新居。他激動地說:“我們不僅居住條件改善了,生活也方便了,環境更優美,簡直換了一個新天地!”

依水而生的漁民,他們漂泊的心也安定下來了。今年50歲的漁民安有才過去生活在船上,船開到哪裏,哪裏就是家。2008年,常德爲了保護一江碧水,實施漁民上岸工程,他棄了漁船,在橋南做起了水產生意。現在,他每天爲餐館供應水產品50多公斤,女兒讀了大學,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感慨地說:“常德的水流動起來了,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財運,也帶來了希望啊!”

(來源:新湖南)

(一審:陳爲民  二審:王華  終審:廖資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