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子技术发展较为滞后,长期以来苏/俄制武器都存在电子系统落后的问题,这一点在预警机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预警机是电子科技的集大成者,俄军现役的A50预警机,于5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84年服役,俄方对其进行过多次改进,不过性能仍是差强人意,例如噪音大、电子辐射超标、设备简陋等问题,其采用传统的机械扫描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推出了A100预警机的发展计划。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从外观上来看,A100和A50系列预警机差别不太大,这是由于二者都采用伊尔-76系列运输机作为平台,不过A50预警机用的是老版伊尔-76,而A100采用的是伊尔-76MD-90A(又称伊尔476),后者换装了全新的航电设备和动力系统,最大起飞重量提高到了210吨级,据称它的航程要比老版伊尔-76多出25%,留空时间也得以从8-10小时增加到了10-12小时。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就平台的性能来说,A100采用的伊尔476运输机无疑要比我们的空警-2000、空警500有优势。A100机身上比A50还安装了一些电子设备,比如机头和垂尾上的一些锯齿状天线,以优化对电子信号的探测和接收能力,其尾部还加装了和空警2000一样的"尾鳍",以弥补相控阵雷达天线对垂直尾翼的影响。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如果飞机平台改进幅度用"很大"来形容的话,那雷达的改进幅度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个词,A50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A100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有意思的是,A100采用了双面阵列雷达天线,同时安装了了S波段和UHF波段相控阵雷达,S波段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精度高的优势,用于远程预警,UHF波段雷达则用于反隐身,2种波段的雷达天线各占"圆盘"的一半,即2种雷达的水平探测范围为180度。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为了保证2个波段的雷达都有水平360度的探测能力,A100仍然采用了旋转式雷达天线,但是2种雷达之间是有扫描时间间隔的,无法对特定目标进行实时追踪,2种雷达探测间隔一般是十几秒,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十几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我们的空警500/2000采用三面固定阵列雷达天线,每个面覆盖120度,同样是"大圆盘",空警500、空警2000却可以做到水平360度全向探测,对中远距离几乎不存在死角,A100的旋转式雷达天线显然不如固定阵面。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UHF波段雷达属于米波段雷达的一种,隐身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比在S波段大数倍,因而UHF波段雷达对付隐身飞机的探测能力更好一些,例如F22的RCS(雷达反射面积)为0.02平方米左右,在UHF波段雷达面前,RCS可能是0.1平方米级别,不过,俄罗斯方面宣传的数百千米外发现F-22太过夸张,目前世界一流的预警机对隐身飞机也是力不从心,哪怕是号称反隐身能力最强的E-2D,即使发现了F-22,预警机很大可能将处于隐身战机的导弹射程内。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当然,如果能够在100多公里外发现F-22,对于苏57来说无疑会减轻很多压力。

就平台的性能来说,A100采用的伊尔476运输机无疑要比我们的空警-2000、空警500有优势。A100机身上比A50还安装了一些电子设备,比如机头和垂尾上的一些锯齿状天线,以优化对电子信号的探测和接收能力,其尾部还加装了和空警2000一样的"尾鳍",以弥补相控阵雷达天线对垂直尾翼的影响。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如果飞机平台改进幅度用"很大"来形容的话,那雷达的改进幅度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个词,A50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A100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这款“大盘机”堪称苏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预警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