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電子技術發展較爲滯後,長期以來蘇/俄製武器都存在電子系統落後的問題,這一點在預警機上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因爲預警機是電子科技的集大成者,俄軍現役的A50預警機,於5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服役,俄方對其進行過多次改進,不過性能仍是差強人意,例如噪音大、電子輻射超標、設備簡陋等問題,其採用傳統的機械掃描無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推出了A100預警機的發展計劃。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從外觀上來看,A100和A50系列預警機差別不太大,這是由於二者都採用伊爾-76系列運輸機作爲平臺,不過A50預警機用的是老版伊爾-76,而A100採用的是伊爾-76MD-90A(又稱伊爾476),後者換裝了全新的航電設備和動力系統,最大起飛重量提高到了210噸級,據稱它的航程要比老版伊爾-76多出25%,留空時間也得以從8-10小時增加到了10-12小時。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就平臺的性能來說,A100採用的伊爾476運輸機無疑要比我們的空警-2000、空警500有優勢。A100機身上比A50還安裝了一些電子設備,比如機頭和垂尾上的一些鋸齒狀天線,以優化對電子信號的探測和接收能力,其尾部還加裝了和空警2000一樣的"尾鰭",以彌補相控陣雷達天線對垂直尾翼的影響。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如果飛機平臺改進幅度用"很大"來形容的話,那雷達的改進幅度可以用"翻天覆地"這個詞,A50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A100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精度、抗干擾能力都有明顯提升。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有意思的是,A100採用了雙面陣列雷達天線,同時安裝了了S波段和UHF波段相控陣雷達,S波段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精度高的優勢,用於遠程預警,UHF波段雷達則用於反隱身,2種波段的雷達天線各佔"圓盤"的一半,即2種雷達的水平探測範圍爲180度。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爲了保證2個波段的雷達都有水平360度的探測能力,A100仍然採用了旋轉式雷達天線,但是2種雷達之間是有掃描時間間隔的,無法對特定目標進行實時追蹤,2種雷達探測間隔一般是十幾秒,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十幾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我們的空警500/2000採用三面固定陣列雷達天線,每個面覆蓋120度,同樣是"大圓盤",空警500、空警2000卻可以做到水平360度全向探測,對中遠距離幾乎不存在死角,A100的旋轉式雷達天線顯然不如固定陣面。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UHF波段雷達屬於米波段雷達的一種,隱身目標的雷達反射面積比在S波段大數倍,因而UHF波段雷達對付隱身飛機的探測能力更好一些,例如F22的RCS(雷達反射面積)爲0.02平方米左右,在UHF波段雷達面前,RCS可能是0.1平方米級別,不過,俄羅斯方面宣傳的數百千米外發現F-22太過誇張,目前世界一流的預警機對隱身飛機也是力不從心,哪怕是號稱反隱身能力最強的E-2D,即使發現了F-22,預警機很大可能將處於隱身戰機的導彈射程內。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當然,如果能夠在100多公里外發現F-22,對於蘇57來說無疑會減輕很多壓力。

就平臺的性能來說,A100採用的伊爾476運輸機無疑要比我們的空警-2000、空警500有優勢。A100機身上比A50還安裝了一些電子設備,比如機頭和垂尾上的一些鋸齒狀天線,以優化對電子信號的探測和接收能力,其尾部還加裝了和空警2000一樣的"尾鰭",以彌補相控陣雷達天線對垂直尾翼的影響。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如果飛機平臺改進幅度用"很大"來形容的話,那雷達的改進幅度可以用"翻天覆地"這個詞,A50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A100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精度、抗干擾能力都有明顯提升。

這款“大盤機”堪稱蘇57的千里眼:俄新型A100預警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