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盼我們長大,也怕我們長大。

長大後,他們就成爲了一座孤島。

而爲數不多能登上這座孤島的船票,我們卻常常沒有珍惜。

在昨天知乎熱榜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總有一些老人,明明不缺錢,還總愛撿垃圾撿瓶子?

其中一個平淡無奇的回答說:“閒着無聊唄……”

然而,就是這個只有5個字、輕飄飄的一句回答,竟得到了上萬點贊。

網友的回答,讓我想起一位老太太。

她是我租房時的鄰居,人們都叫她劉婆婆。

劉婆婆快70歲了,但每天起的比上班族還早,因爲,她也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撿垃圾。

每天天不亮,劉婆婆就在小區裏翻垃圾桶,收集廢品。

中午,總能看到她揹着又大又髒的麻袋,佝僂着腰往家走。

午飯後,劉婆婆開始整理她的戰利品,瓶子一堆,紙盒一堆,收拾的整整齊齊。

無論嚴寒酷暑,春去秋來,劉婆婆從未“休假”。

而她每天的收入,僅僅只有3塊、5塊,有時還會更少。

儘管這樣,她還是會用撿垃圾掙來的錢,全買上火腿腸,餵給小區裏的流浪貓。

當時很疑惑,劉婆婆每天辛苦撿垃圾,只能掙到幾塊錢,爲什麼還要這麼做。

向鄰居打聽後,我被驚到了,劉婆婆不僅不缺錢,還是一個“超級大富豪”。

鄰居說:“劉婆婆住的回遷房只是她的一套,像這樣的房子,她還有8、9套呢,都是拆遷賠的!”

原來,劉婆婆在老伴去世後,一直一個人生活,兒女不在身邊,半年也不來看望一次。

爲了不讓自己太無聊,劉婆婆只能讓自己忙起來。

儘管她一點也不缺錢,依然白天撿垃圾,晚上喂流浪貓,靠此消磨度日。

那時才明白,劉婆婆撿垃圾,不是爲了錢,也不是爲了流浪貓,只是簡單地因爲“閒得無聊”。

而在每座城市裏,像劉婆婆這樣的人數不勝數。

他們富有,又孤獨,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千方百計地讓自己忙碌起來。

扎心的是,儘管他們孤獨無比,卻從不把自己的現狀告訴子女,生怕給子女添了麻煩。

父母的愛總如湖水般波瀾不驚,潭水般深不見底,在我們長大後,又像潮水一般悄悄退去。

曾國藩說:在“孝悌”兩字上用功,勿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日不順適。

心酸的是,很多子女卻不懂孝悌,在榨乾了父母的愛之後絕情離開,將父母無需陪伴的慰藉信以爲真,對父母的生活不聞不問。

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父親生病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回家看望,可兩三天過去了,父親還在治療。

兒子問父親: “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

聽到這話後,老人隨即自殺,兒子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這也許是一個網絡段子,卻反映出了一個社會現象。

做爲子女,我們太過自私,只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對父母的生活卻漠不關心。

今年中秋,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網上卻傳出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廣西柳州市一位七旬老翁被發現在家中離世,而且好幾天都沒人發現。

鄰居說,老人家裏已經5天沒有發出動靜,但一直都沒人在意。

中秋節前,老人的兒子曾來過一次,敲門沒有回應,便離開了。

過了幾天,老人的家人再次來送月餅。

在門外,家人聞到一股臭味,感覺不對勁,趕緊找來消防員破門而入。

打開門才發現,老人倒在客廳裏,已離世好幾天,身體都腐爛了。

不知道老人在彌留之際,想的是什麼,看到的是什麼。

但知道的是,在他在離開前,一定是極其孤獨的。

父母總是口是心非,他們常說“我很好”,但其實,他們過的並不好。

他們常常說“不用擔心我”,其實,他們早已急切地需要關心陪伴。

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自出生汲取父母的營養,成長時被養育呵護,成年後被無私幫助。

但當提起償還二字,才明白,此生已虧欠父母太多。

于丹曾說:“如今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很難做到耐心地陪陪父母。”

綜藝節目《喜劇總動員》播出過這樣一個小品:

劇情講述了一位大娘,一個月報了30多回警,理由永遠是自己家進了小偷。

民警趕到後,總會哭笑不得,因爲大娘家實在太整齊了,根本沒有小偷來過。

當民警要走時,大娘總會依依不捨地說:“你走吧,走了我還報警。”

無奈的民警只好告訴大娘,下午讓新來的警員陪她。

大娘這才放民警回去,走之前,還不忘給民警抓上幾個自己蒸的包子。

可剛送走民警,家裏就真的來了小偷。

但當小偷身份敗露,大娘不但不害怕,反而驚喜交加,如獲至寶。

大娘滿心歡喜地報了警,而當民警趕來,卻指着小偷問大娘:“花多少錢僱的?”

民警不再願意相信大娘,把小偷都嚇呆了。

直到大娘自己說出了背後的真相。

大娘說:“我報假警呀,就是想把警察招來,陪我聊會天。”

原來,在老伴去世後,大娘一直跟兒子相依爲命。

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了,兒子卻說:“我到國外掙錢,回來好好養你。”

這一走,就是很多年。

孤獨的大娘只好一遍一遍地報警,把警察招來陪自己說說話。

我們總以爲盡孝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爸媽住上大房子,過上舒適的生活,想去哪旅行都可以。

殊不知,父母老了,他們早已不再追求物質享受,更不期待詩和遠方。

父母盼着我們長大,也怕我們長大,長大後,他們就成爲了一座孤島。

而爲數不多能登上這座孤島的船票,我們卻常常沒有珍惜。

古語中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人們總習慣用錢表達孝心,以爲給父母買件禮物,轉次賬,發個微信紅包,自己就成了“大孝子”。

卻忘記了,盡孝心最簡單,也最真誠的方式是什麼。

前段時間,往上流傳的一張照片,感動了無數人。

這個蹲在地上當人肉座椅的男人,叫熊水源。

當天84歲的母親身體不適,熊水源陪母親來醫院就診。

看着母親拄着柺杖,顫顫巍巍的背影,他毫不猶豫地蹲在地上,讓母親坐在了自己背上。

熊水源說:“老孃歲數大了,不能站太久,我也沒想那麼多,順勢就蹲下了。

小時候老孃就是這樣把我背大,長大了還回去就是,就這麼簡單。”

世界上有些事需要等待,早起的鬧鐘,上班的地鐵,中午的外賣。

也有很多事經不起等待,繽紛絢爛的煙火,轉瞬即逝的彩虹,以及,漸漸老去的父母……

以前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等自己事業有成,等自己衣錦還鄉。

可是等着等着,父母就老了,病了……

親情本是一場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的輪迴。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守護我們長大,在父母老去時,我們該做的,是把欠父母的陪伴記在心頭。

前半生父母拉着我們蹣跚學步,後半生我們牽着爸媽繼續前行:

前半生父母保護我們遮蔽風雨,後半生我們就爲爸媽保駕護航;

前半生父母給了我們最好的愛,後半生我們給爸媽最好的陪伴。

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陪他們嘮嘮家常、做做飯,哪怕你一句話不說,靜靜地站在他們身邊就好。

要知道,在這個世上,只有父母在,家,纔在。

來源:有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