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其实不难理解,大概意思就是说道士会在乱世灾年下山行侠除恶,安邦救国;而生逢繁荣盛世的和尚们,会借机敛财赚上一把。当然这样说并没有贬低哪一种行业的意思,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翻译过来。但是深入思考这句话,如果不是切身体会或者深有同感,也许真正理解的人没有几个吧。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真实的道士故事,看完也许你就明白了。

有这样一个道观,位于巍峨苍然的大山里,虽然被青山绿树环绕遮掩,但它的宏大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依然让这座道观盛名远扬。不过让来访者感到诧异的是在这样一座闻名遐迩的道观里,自始至终却只看到一个老道士的身影。每日道观里都是这位老道士扫庭院、作早课、煮茶烧饭、接待外客……后来由于受好奇心驱使,终于有来访者就将自己的疑惑直接问了出来。

老道士平静地回忆起往事:曾经这座道观里,除了自己敬仰万分的师傅们,还有一群关系很好的师兄弟们,每日一同打扫庭院,挑水烧饭,在师傅们的教导下做功课。后来因为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所到之处,烧杀抢勠,一片狼藉。为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定,师傅们大义凛然,率领一帮师兄们下山打鬼子去了。师傅顾忌自己的年龄太小,没有带上他,临行前嘱托交代自己,看护好道观,照顾好自己,待到将日本人全部赶走,换回中国曾经的太平盛世,师傅和弟兄们自会回来。然而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无一人归还,整个道观唯有他一人打理。

所以提到这句道“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我们似乎对它的理解更深了,在战乱年代,不同于和尚们的关门躲灾,道士们则是国难当头,义字为重。所以道士们会“下山”加入抗敌救国的队伍,与革命志士一起兼济天下。

在道教的教义里:逢盛世苦修行,遇乱世济苍生。参军报国是肩上的责任,更是作为道士在乱世灾年里能做的修行。作为对比,和尚们在繁荣昌盛的太平之年,积攒香火香油钱,捞了不少油水;可是一旦国家遭遇点风风雨雨,这些寺庙大多都是闭门谢客,躲进院里不敢出门。

当然不能一句话否定所有,历史上的明代倭寇猖獗,少林寺武僧请缨下山抗倭;抗日战争期间,也有许多勇猛无畏的和尚,毅然决然奔赴抗日前线。但是对比一下当下太平盛世里有着浓重商业气息的佛门寺庙,修建得雍容精致;庙里虎背熊腰的和尚们,坐享车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在信仰佛教的原因吧。

最后,现在的和尚和道士,你更相信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