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其實不難理解,大概意思就是說道士會在亂世災年下山行俠除惡,安邦救國;而生逢繁榮盛世的和尚們,會藉機斂財賺上一把。當然這樣說並沒有貶低哪一種行業的意思,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翻譯過來。但是深入思考這句話,如果不是切身體會或者深有同感,也許真正理解的人沒有幾個吧。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真實的道士故事,看完也許你就明白了。

有這樣一個道觀,位於巍峨蒼然的大山裏,雖然被青山綠樹環繞遮掩,但它的宏大的規模和悠久的歷史依然讓這座道觀盛名遠揚。不過讓來訪者感到詫異的是在這樣一座聞名遐邇的道觀裏,自始至終卻只看到一個老道士的身影。每日道觀裏都是這位老道士掃庭院、作早課、煮茶燒飯、接待外客……後來由於受好奇心驅使,終於有來訪者就將自己的疑惑直接問了出來。

老道士平靜地回憶起往事:曾經這座道觀裏,除了自己敬仰萬分的師傅們,還有一羣關係很好的師兄弟們,每日一同打掃庭院,挑水燒飯,在師傅們的教導下做功課。後來因爲日本鬼子入侵中國,所到之處,燒殺搶勠,一片狼藉。爲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保衛國家的和平安定,師傅們大義凜然,率領一幫師兄們下山打鬼子去了。師傅顧忌自己的年齡太小,沒有帶上他,臨行前囑託交代自己,看護好道觀,照顧好自己,待到將日本人全部趕走,換回中國曾經的太平盛世,師傅和弟兄們自會回來。然而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無一人歸還,整個道觀唯有他一人打理。

所以提到這句道“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我們似乎對它的理解更深了,在戰亂年代,不同於和尚們的關門躲災,道士們則是國難當頭,義字爲重。所以道士們會“下山”加入抗敵救國的隊伍,與革命志士一起兼濟天下。

在道教的教義裏: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參軍報國是肩上的責任,更是作爲道士在亂世災年裏能做的修行。作爲對比,和尚們在繁榮昌盛的太平之年,積攢香火香油錢,撈了不少油水;可是一旦國家遭遇點風風雨雨,這些寺廟大多都是閉門謝客,躲進院裏不敢出門。

當然不能一句話否定所有,歷史上的明代倭寇猖獗,少林寺武僧請纓下山抗倭;抗日戰爭期間,也有許多勇猛無畏的和尚,毅然決然奔赴抗日前線。但是對比一下當下太平盛世裏有着濃重商業氣息的佛門寺廟,修建得雍容精緻;廟裏虎背熊腰的和尚們,坐享車房……這也是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在信仰佛教的原因吧。

最後,現在的和尚和道士,你更相信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