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或事,一旦錯過就不在。

城鎮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村人都在往城裏跑。

不管是迫於生計,或是想過上現代化的生活,不可否認,農村的人都在慢慢流失着。

我們拿什麼保護鄉村的優良傳統文化?拿什麼去拯救鄉村毀滅的悲劇?鄉村有自己的價值,這點毋庸置疑。但價值在哪兒?

天然的,自然更好

當然,在現在健康消費的引導下,在鄉村年輕人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新時代新農人意識到了自己擁有的一些天然的優勢。

歸田居的菜園,蔬菜長勢正旺

鄉村有着清新的空氣,有着現摘先喫的綠色無污染蔬菜,有着散養的土雞和口感上好的雞蛋……在城市中經常流連於菜場的阿姨,對這些農作物的好,接受程度頗高。

鄉村的慢生活,就是最珍貴的

仍記得大學暑假窩在農村老家的情形:每天的餐桌上都有家裏最新鮮的蔬菜,更別說大蔥、香菜這些配菜,炒菜的時候臨時摘一把洗洗佐菜再正常不過。

院裏栽的黃瓜每天早上都會有新的長出來,喫也喫不完。家裏面養了十幾只雞,雞蛋每天都可以撈到溫溫熱熱的。

在農村,整個感覺就是慢節奏的,毫無壓力的。冬天搬個小板凳曬太陽,夏天在院裏的葡萄樹下乘涼,大門敞開着,路過的鄰居看到裏面有人都會習慣性地問一句“喫了沒”。

簡簡單單,平平淡淡,這種生活方式,如今被很多人推崇。

鄉村房屋要尊崇本真

但在很多旅遊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地方,有一段時間內,農村越來不像農村。追求和城裏一樣的生活,家家都差不多的推倒重蓋的樓房,越來越少的小池塘……

萬幸,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隨着國家的鄉村戰略實施,更多的關注點投射在鄉村建設上。在很多美麗鄉村,成片的綠樹回來了,清澈的湖水回來了,“逆城市化”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鄉村跑了。

鄉村的房子依舊有很多空置的。怎麼辦?統一開發成一模一樣的房子,像城市裏那樣戶型結構都一樣的商品房嗎?當然不是!

本着尊重房屋本身結構,和當地風俗習慣的基礎上去改造,讓城裏願意來鄉村居住的人覺得愜意,讓當地的村民覺得不違和,讓房屋仍舊能體現出鄉居的原汁原味,纔是重要的。

家門口的菜園,依舊茂盛;門前的大樹與湖水,依舊相偎相依;堂屋還是那個堂屋,家禽還是能在院兒裏面跑着。這大概纔是原本的鄉村吧。

就像中國農業大學的朱啓臻教授說的那樣:爲老百姓自己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產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這樣發展起來的鄉村也會對城市人產生吸引力——食品是有機生產的安全食品,村中有傳統文化積累,老百姓生活幸福、安逸,無論是城市人還是村裏人,都會嚮往這樣真正美麗的鄉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