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現一處信號源後,工兵必須格外冷靜,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都要嚴格按照掃雷排爆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有條不紊地將地雷露出廬山真面目。第14批赴黎維和工兵分隊官兵通過雷場安全通道。

6月4日,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3隊下士程俊輝,在執行中越邊境掃雷任務時不幸犧牲。

一個年輕的戰友離我們而去,讓大家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危險的掃雷作業上,可當人們爲戰士的犧牲表示惋惜、哀悼的時候,少數網友卻圍繞烈士年齡和相關配圖發表了我軍掃雷裝備差、年紀輕輕掃雷就是白送死等看法。

這些看法,很大程度上與對掃雷工作不熟悉有關。作爲一名曾參加過赴黎巴嫩維和任務的“藍盔”,我覺得有必要講一講掃雷排爆的那些事。

今天,就講講我在黎以邊境掃雷排爆的那些事兒

第14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官兵正在調試探雷器。葉洋萍攝

黎巴嫩,是一個被冠以“中東火藥桶”之稱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黨派林立,戰爭不斷,局勢動盪,特別是幾次黎以戰爭,雙方在黎巴嫩南部邊境埋設了大量地雷,給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我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擔負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掃雷排爆。

一天清晨,我跟隨掃雷作業小組前往黎以臨時分界線附近,親身感受了掃雷工作的艱辛與危險。還未進入雷場,我就在小組長李江的要求下,穿上了防護服,衣服不算太重,大概有10多公斤。

在太陽的炙烤下,僅過了幾分鐘,我的衣服就明顯感覺到被汗水浸透,內衣緊粘在了後背,難受不已。通常情況下,掃雷兵一穿防護服就是大半天,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從停車的地方到清排的作業點,要經過一條2米寬的安全通道,兩側畫有骷髏頭圖案的三角形警示標誌,讓人不寒而慄,身旁鏽跡斑斑的鐵絲網,彷彿在默默警示着我們網外就是雷區。

大家知道,地雷作爲一種價格低廉的防禦武器,是埋入地表下或佈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由於壽命長,一旦使用,在未來的近百年間都有可能威脅到人們的生命。

赴黎維和部隊使用的探雷器主要還是以金屬探測器爲主,還配備有掃雷機器人、掃雷犬等。極端特殊情況下,如果沒有專業的掃雷器材,我們也可以用足夠長的匕首或是一根結實的樹枝排雷,只要控制好角度和力度,單人就能確定地雷的位置。

今天,就講講我在黎以邊境掃雷排爆的那些事兒

第14批赴黎維和工兵分隊官兵通過雷場安全通道。葉洋萍攝

“這些地雷都是黎以戰爭時雙方在邊界線上佈設的。多年日曬雨淋,地雷的性能極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爆炸。”李江說,由於雷場存在時間長,地形發生了變化,就是往雷場扔物品的簡單動作,都有可能引發爆炸,面臨死亡的威脅。

當時,我們主要對通道內的一處塌方進行探測和清理。因受雨水沖刷等影響,地雷很可能隨山體滑坡衝到通道內;加上年久失修,原有鐵質隔離樁腐蝕嚴重和部分樁發生位移,使安全通道也變得不安全起來。

作業開始後,我們就小心翼翼地來到作業點,拿着探雷器,仔細地進行搜排,看有無信號源。發現信號源後,便用探雷器確定地雷大致位置,這是整個排除地雷過程中危險係數最小的環節,也是保護措施最全面的時候。

相比於確定位置,挖掘工作可以說是掃雷過程中最爲驚心動魄的環節。這個時候,手上動作稍有差錯,就有可能引發事故。發現一處信號源後,工兵必須格外冷靜,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都要嚴格按照掃雷排爆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有條不紊地將地雷露出廬山真面目。

“雖然剛纔我只是挖出了一塊殘骸,但這裏很有可能有未失效的地雷,你們挖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上動作。”作業大概進行了半個小時後,李江組長特意又把注意事項跟戰友進行了交代。按照李江的說法,通道內的信號源特別多,有的可能是地雷碎片、鐵絲,也有可能是真雷,所以處理每一個信號源,都必須要十分謹慎。出現一絲紕漏,就有可能造成傷亡事故。

黎以衝突後,在維和部隊營區不遠的日不肯村,一枚兩米多長、重達2000磅的未爆航彈鑽入地下,地面留下一個磨盤大小、深不見底的黑洞,也不知道航彈處於多深的位置、是否處於戰鬥狀態,附近不遠處便是油庫,周圍又都是民房,萬一發生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當時,掃雷連連長陳代榮帶領兩名年輕的戰士小心翼翼地往下一點點挖,直到挖了15米,才把航彈找到,並最終將它成功排除。這一舉動,令其它國的維和官兵都深深地驚歎和折服。

掃雷,距離“死神”的距離有多遠?雷場上到處瀰漫着死亡氣息,但我們堅信,掃雷兵一身藝高人膽大的血性和擔當,定能在生與死、艱與險並存的雷場上贏得勝利。

今天,就講講我在黎以邊境掃雷排爆的那些事兒

第14批赴黎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利用探雷器進行搜排。葉洋萍攝

日復一日在刀尖上跳舞,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這些年輕的赴黎掃雷兵,大都只有20多歲,他們卻憑藉着過硬的技能,科學嚴謹的態度,始終安全無事故,創下了4個國際掃雷之最:速度最快,是聯合國掃雷部隊的7倍以上;質量最高,掃除過的雷場未發現雷患;成本最低,不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五分之一……一次次把“中國奇蹟”、“中國速度”、“中國質量”寫進了聯合國報告,成了海外維和部隊的一張閃亮名片。

中國軍網“新聞策劃組”出品

策劃:曲延濤

編審:陳 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