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委書記怒斥扶貧幹部:督察脫貧攻堅就該多些暗訪

多點這樣的精準暗訪挺好。

在“扶貧幹部大罵貧困戶”引發關注後,這兩天,一則“書記在貧困戶家中怒斥扶貧幹部”的新聞,也是“畫面引起極度舒適”。

據新京報報道,10月30日,河南南陽市市委書記張文深不打招呼,深入方城縣進行暗訪。在手機導航和村民的引路下,暗訪車輛駛入博望鎮包莊村。在看到孫恆俊家漏雨的房屋後,張文深怒批聞訊趕來的扶貧幹部:“我替你們臉紅,對不起老百姓。”

站在孫恆俊家透風漏雨、陽光都能從屋頂漏洞直射下來的房屋裏,得知村民郭金一家五口都患病在身,收入微薄卻沒有納入貧困戶,包括張文深書記在內的一衆領導,想必心情不輕鬆。

自發起脫貧攻堅戰以來,各地脫貧成效明顯,但發生在南陽的這一幕,也給有關方面提了個醒,扶貧工作在局域仍存在“應扶未扶”的情況。如孫恆俊家這樣的狀況居然不能列入危房改造的範圍,顯然有違“精準扶貧”的要求,也損害很多人對脫貧攻堅的認知。

表面上看,此事似乎是“識別不精準、政策不落實”的問題,但類似現象往往能反映出,部分幹部在脫貧攻堅行動中的形式主義傾向。

一方面,相關政策措施的執行落實缺乏標準、缺乏回饋,只求完成,缺少對實際效果的有效追蹤評估。最後可能錢花了,事似乎也辦了,但這錢是不是花到最需要的人那裏,事辦得是不是公平合理,不好說。

另一方面,良好政策在實操中會摻雜人情等因素考量,導致政策覆蓋的對象出現偏差。有些農村地區是個“人情場”,扶貧資源的安排需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國家的扶貧資金被圍獵被套取的風險必須被預估和防範。

爲確保脫貧攻堅的精準與合理,強化各種形式的監督也就尤爲重要。這中間,暗訪無疑是一種極爲有效的工作方法與督察手段。

在一些地方,不暗訪花團錦簇,一暗訪問題叢生。並不是說那些問題不存在,而是因爲被底下的人有意無意地遮蓋住了。

而點對點的精準暗訪,不僅可以查看到真實情況,也可以舉一反三,發現同一類的普遍問題,進而在制度設計上多花一些心思,多一些查漏補缺之舉。

事實上,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進行暗訪,早已成爲一種常態化的工作手段。

此前,國務院扶貧辦在脫貧攻堅考覈中專門增加媒體暗訪考覈環節,旨在最大程度地確保考覈評估結果真實可靠。

此外,據媒體報道,四川、河北、湖北等地領導也紛紛暗訪脫貧攻堅,發現並現場解決了很多問題、難題。

當然,除了領導幹部要主動暗訪之外,也要不斷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讓民衆的聲音能夠傳遞出來,監督各級政府的脫貧攻堅工作,並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

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最後關頭的時刻,各地的真實效果如何?政策是否得到了落實?各項統計數據是否真實?這些既要靠幹部自覺和嚴密制度,也有必要多搞些暗訪。

□胡麥(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