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就任大總統,黎元洪再次擔任副總統。故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擔任大總統後,任命黎元洪爲民國副總統,也算名至實歸。

民國,是一個光怪陸離的大舞臺,無數流氓才子、土匪豪傑輪番出場,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紛呈的人生傳奇。

而“老好人”黎元洪,正是舞臺上最有意思的一人。

這是一個無實、無權、窩囊的政治傀儡,連加入革命,都是被逼無奈,一度被世人譏笑是“牀下都督”,“圖章總統”。

然而,這樣一個看似碌碌無爲的人物,卻先後三任中華民國的副總統,兩次當選大總統,甚至被孫中山譽爲“民國第一偉人”。

這是爲何呢?

趕鴨子上架的“牀下都督”

1864年10月19日,黎元洪出生於湖北黃陂縣木蘭鄉東廠販沙崗嶺。

父親是清軍的一個低層軍官,俸祿低微,一度拿不出錢來讓他上學。一直等到14歲,黎元洪才進入私塾。

黎元洪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時常在挑燈夜讀。22歲,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1889年畢業,被分配到北洋艦隊“廣甲”號上,擔任大管輪。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鄧世昌、林永生、劉步蟾等許多愛國將領英勇殉國,用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

然而,悲壯的故事背後,總有不爲人知的膽怯。

正在甲午海戰最激烈時,一艘北洋軍艦卻悄然駛離作戰海域,向旅順港逃去,有5人最終“成功”逃生。

這艘北洋軍艦就是“廣甲”號,黎元洪就是5個逃兵中的一員。

甲午戰敗,逃生的黎元洪賦閒在湖北老家,竟得到了湖廣總督調署兩江總督張之洞的賞識。

在張之洞的提拔下,黎元洪一路升遷,由千總而守備,由守備而都司,由都司而副將。

難得的是,平步青雲的黎元洪依舊忠厚篤實,爲官清廉,善待下屬,是衆人眼中的仁厚長者。

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辛亥革命爆發前,擔任武漢新軍協統的黎元洪,對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十分反感。因此,面對新軍中不斷湧起的革命浪潮,他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深究和多問。

起義爆發後,革命黨人迅速佔領武漢三鎮。

佔領武漢後,起義軍卻羣龍無首,面臨着清軍的隨時反撲,軍中急需有人領導指揮後續鬥爭。

此時,黃興、孫中山等人皆在外地,鞭長莫及。武昌起義發起人,或受傷或外逃皆不在武昌。

萬般無奈之下,起義軍只得在當地尋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大局。思來想去,他們想到了黎元洪。

一來,黎元洪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出身海軍,參與過甲午海戰,還曾赴日本考察陸軍,懂軍事。

二來,當時軍隊中普遍存在剋扣軍餉、中飽私囊的情況。但黎元洪卻爲官清廉,善待軍中士兵,因此頗受軍人擁戴。

就這樣,“親民”的黎元洪成了新軍都督。

據說,革命黨人找到黎元洪家時,並不想參與革命的黎元洪,躲在了三姨太的牀底下,瑟瑟發抖的他卻被革命黨人從牀底下揪了出來。

被揪出來後,黎元洪說:“說你別害我呀,我可不想幹這個。”

革命黨人急了說:“再不去,我們把你給崩了。”

最終,黎被綁架着來到湖北軍政府外面,一看,外頭軍旗招展,浩帶飄揚,祭壇都立起來了。

一見到他,下邊的士兵立刻跪倒一片。

被趕鴨子上架的黎元洪稀裏糊塗地成了湖北軍政府的都督,萬分惶恐的他上任的頭三天,還不喫不喝,一直想尋短見。

最終,在湖北立憲派領袖湯化龍的勸說下,黎元洪才決心剪去了辮子,從“黎菩薩”搖身一變成了真正的“黎都督”。

轉變思想後,黎元洪很快投入了革命之中。

正是他第一個宣佈宣統帝退位,中華民國政府成立。

“黎菩薩”性格溫和,在武昌威望極高。因此,他擔任湖北都督後,立刻得到了許多百姓的積極響應。

百姓的認可,使得武昌並未因革命突發而變得混亂不堪。可以說,正是黎元洪鞏固了武昌起義的革命成果。

故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擔任大總統後,任命黎元洪爲民國副總統,也算名至實歸。

無論如何,這位被趕鴨子上架的“牀下都督”爲辛亥革命立下了首功,爲走向共和盡了綿薄之力。

黎元洪(左)與孫中山

傀儡總統,成了經商的人才

不久,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就任大總統,黎元洪再次擔任副總統。

黎遠在湖北,並非袁世凱派系,卻又身居高位,自然成了袁世凱的心腹大患。1913年10月,袁世凱派段祺瑞到武漢,以“磋商要政”爲名,將黎元洪騙到北京。一邊拉攏,要與之結爲兒女親家;一邊將其安置在瀛臺,軟禁起來了。

“老好人”黎元洪性格軟弱,待人和善,空有名聲,卻無兵無將,就是一個空架子。

這樣的人,在軍閥眼中,就是一顆隨意擺弄的棋子。

黎元洪明白自身處境,爲了自保,只能大事小事裝糊塗。所以,他在政治上毫無建樹。

儘管黎元洪是一個被人扶上位的傀儡總統,但他一生卻始終堅守共和底線,在民族大義上從不含糊。

在袁世凱稱帝時,黎元洪就堅決反對。

稱帝后,袁世凱還不計前嫌黎元洪爲“武義親王”,黎堅決不受,還屢次將袁世凱的詔令退還。連袁世凱送來的親家禮,都被黎元洪扔了出來。

可見,“黎好人”雖軟弱,卻恪守底線,不惜得罪袁世凱,也決不退讓一步。

1916年6月,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一命嗚呼。

由誰繼任總統,成了各路軍閥爭論的焦點。此時,反袁稱帝的黎元洪威望極高,順理成章繼任了民國大總統,段祺瑞任民國總理。

不幸的是,黎元洪始終擺脫不了棋子的命運。走了袁世凱,又來了一個段祺瑞。

掌握實權的段祺瑞是個武夫,獨斷專行囂張跋扈,經常運用各種手段排擠黎元洪,完全架空了黎元洪。

一次,段祺瑞的祕書長徐樹錚拿着一份委任狀請黎元洪蓋總統印,黎問起其人的履歷,徐竟然回答道:“現在實行內閣制,總統您何必多問!我很忙,您還是快點蓋印吧!”

黎十分憤怒,對左右說:“我本來不要做什麼總統,你看他們眼中哪裏有我!”

因此,黎元洪又被稱爲“圖章”總統。

不甘心的黎元洪想要反擊。不久,黎、段兩人對一戰中中國是否對德宣戰問題上爭執不休,兩人徹底決裂。

黎元洪一怒之下,下令免去段總理之職。段祺瑞一氣之下,回到了天津老家。

黎的反抗,激怒了各地的“北洋袍澤”,督軍們紛紛宣佈獨立。

府院之爭被激化到了頂點,無奈之下,黎元洪招名義上的督軍盟主張勳進京調停。不料,張勳進京後竟強迫解散國會,擁立宣統帝復辟。

混亂之中,黎元洪一面堅決不棄權,維護着民國政府顏面,一面下令再次任命段祺瑞爲國務總理。

爲了維護共和,他毅然請出段祺瑞,並辭去了總統職務。

下野後,黎元洪這顆棋子起起伏伏。有人用時,再次就任總統,無人用時,就被迫辭職。

1922年,黎元洪最後一次辭去總統之位後,徹底告別了政界。

離開政壇後,這個傀儡總統開始了實業救國之路,在商業上創造了自己的輝煌。

黎元洪曾任中興煤礦董事長、黃陂商業銀行總董事和南洋兄弟菸草公司董事等。據統計,他一共投資企業45家,其中銀行17家,工廠12家、煤礦6家,總投資額達數百萬元。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腦溢血在天津去世。

雖然政治生涯中,黎元洪碌碌無爲,但卻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坎坷道路上,他是率先邁開第一步的人之一。

在特殊時代,他以自身的聲望,做出了應有的功績。下野後,辦教育、辦實業,依舊積極爲黑暗之中的中國找尋出路。

被迫革命,最終沒有實權的“黎菩薩”卻成了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