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5日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帶你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它們的告白。

此次疫情暴發以後,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的呼聲再一次反響強烈,一些以養殖爲名、行獵捕之實的案例又一次躍入了我們的視野。野生動物畜養繁殖許可的內容範圍,成爲了此次疫情暴發以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第六期節目,央視財經邀請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江建平 ,以及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馮利民 ,解讀林蛙的重要生態價值,以及目前中國涉及野生動物的"養殖業"出現了什麼問題?野生動物禁食令下我們要做哪些轉變?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首先,我們來聽聽林蛙的告白

林蛙過度捕獵造成物種危機

江建平在訪談中對比了自己前後兩次在東北野外調查的數據。時隔25年,林蛙數據的變化令他十分擔憂,而當地的獵捕方式更令他感到危機。他說,林蛙目前在東北被利用得比較嚴重,所以抓捕得也比較多。1994年的時候僅尚志縣一年就可以收購大概8000公斤,十幾年過後就是幾百公斤,這是十倍數量的減少。很明顯,林蛙的種羣在自然界、野外,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威脅。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養殖抓捕過程 野生種羣遺傳結構將被改變

江建平介紹說,幾乎每一條山溝都被老鄉用起來了,可以叫做"毀滅性"的利用。當地人在抓的過程中可能不分大小,抓的時候還可能有性別差別,因爲雌性價格更高,有哈什螞油,而雄性就會便宜,它可能就不被抓。

另外,因爲人工養殖,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要引種,引種會把這個山溝的林蛙,弄到另外一個山溝去,這就影響了種羣的本地性或者叫純正性,這毫無疑問對種羣的可持續性造成了極大危害。當然基因也會隨着改變,很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的種羣遺傳結構和遺傳多樣性本質。長此以往這個種羣就要逐步就走向瀕危,甚至是滅絕的邊緣。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林蛙養殖在一些地區是"毀滅性"的利用

旱亮子是一種捕蛙工具,有一米多高,實際就是用塑料布做成的一個"圍牆",在森林裏攔截下山越冬的林蛙,林蛙是很難逾越過去的,徘徊之間就會被捕獵。也許當地人覺得靠山喫山,靠林喫林。但專家從科學的角度,從自然生態的角度來看,這種"養殖"方式對生態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急剎車

在東北飼養林蛙的狀況,是一種"半人工模式",是在利用自然狀況下的種羣,嚴格講不屬於人工養殖種羣,應該屬於野生動物。打着這個養殖的旗號,其實是行獵捕之實,去賺取不該賺取的錢財。目前我們國家在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中,還缺少監管和一些相關政策,導致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這個產業出現了種種的問題。江建平教授介紹到,疫情暴發以後各級部門出臺了很多政策,實際上是讓大家要緊急剎車一下,冷靜思考一下野生動物馴養繁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野生林蛙種羣減少會導致生態圈"多米諾骨牌效應"

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區域接壤,同在一個緯度,相同的生態系統,馮利民副教授在俄羅斯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在俄羅斯野外考察的時候,馮利民副教授發現即使是冬季,在自然的河流裏、鵝卵石下面也可以看到林蛙藏身其中蜇伏(冬眠)。野外目測林蛙數量比例遠遠高於在中國看到林蛙的數量,中國的林蛙密度遠不及俄羅斯。據瞭解俄羅斯沒有喫林蛙的習慣。

別喫了!它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卻被人“毀滅性”利用…

林蛙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它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遠遠大於食用價值。食用野生動物的人很多是出於獵奇、炫富的心理,野生動物如果不是留給自然,而是最終進入了人類的口中,就會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