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紙牌屋的朋友,

一定對凱文·史派西扮演的男主又愛又恨

感覺這張圖也是很能說明奪權之路上,

沾滿鮮血才得以“上位”的過程了。

而這樣的故事,

在任何一個國家,

任何一個朝代,

其實都並不罕見。

這張圖很萌有沒有~

那麼今天小編就爲您帶來一期

民國的“紙牌屋”。

無論是孫中山,

還是袁世凱,

其實都驗證了那句話:

“都是凡人不是神”,

想看到他們凡人的一面?

趕緊

1911年10月30日,一列火車從河南彰德呼嘯而出,沿平漢鐵路隆隆南下。車廂之中,隱居了三年的袁世凱正襟危坐,神情肅然。三天前,大清朝廷正式任命他爲欽差大臣,前往湖北鎮壓武昌起義的革命軍。

這一年的秋天,註定是袁世凱的收穫季節。二十天前的10月10號,武昌新軍突然發難,舉朝震驚。第二天,農曆八月二十,適逢袁世凱的52歲生日。消息傳來,袁世凱立即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出山的機會來了。

馮國璋

早在武昌起義爆發的第三天,即1911年10月12號,清政府命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率軍趕赴湖北,會同海軍提督薩鎮冰,水陸並進,剿滅武昌叛亂。當時,北洋新軍第五鎮一馬當先,其統制正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老部下馮國璋。南下途中,馮國璋特意前往洹上村拜訪袁世凱。

王曉華

中央第二歷史檔案館

就在大家都在喫喫喝喝、觥籌交錯,正高興的時候,袁世凱就給馮國璋使了個眼色,意思就是他先走了。讓袁克文、袁克定招呼這些人,弟兄們喝酒,他走了。他走以後,馮國璋也起來了。他說:對不起諸位,我得去上個廁所,他就溜了。實際上他進了袁世凱書房,就跟袁世凱問計,我們應該怎麼辦?袁世凱用手指頭蘸了茶水,就寫了六個字:“慢慢走,等等看”,你千萬彆着急,別想立功,就這個意思。你等着看這個情況的發展。

袁世凱

有了袁世凱的這一暗示,馮國璋率領的第五鎮果然一過武勝關,便裹足不前,根本不聽蔭昌指揮。清廷當局這才如夢方醒,“北洋軍”早已變成了“袁家軍”。哭完之後的載灃只得下旨,任命袁世凱爲“湖廣總督”,會同當時的陸軍大臣蔭昌一起“督辦剿撫事宜”。

1911年10月27日,清廷連發四道上諭,任命袁世凱爲欽差大臣,並授權其指揮全國軍隊。於是,軍諮使馮國璋統領的第一軍、江北提督段祺瑞統領的第二軍,均歸袁世凱節制調遣。同時,袁世凱又奏請朝廷,委任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經理增募新軍。至此,號稱“北洋三傑”的“王龍、段虎、馮狗”重回帳下,北洋嫡系又一次復歸舊主。

從天津小站練兵起,一直唯袁世凱馬首是瞻的北洋軍,此時終於等來了進攻的命令。原來磨磨蹭蹭的馮國璋突然發力,於11月1號率軍迅速攻佔漢口。攻佔漢口後,馮國璋縱兵搶掠,放火焚城。大火整整延燒了五天五夜,煙塵蔽天,曾經繁華喧鬧的長江重鎮變成了人間地獄。

漢口之戰,袁世凱威力大顯。大清王朝被迫交出了自己命運的最後一根稻草,宣佈解散原來的皇族內閣,哭喪着臉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與此同時,一江之隔的湖北軍政府,也感到了北洋軍刀的逼人寒氣。

黎元洪

當時的北洋軍隊,與武昌革命黨的司令部只有一江之隔。革命黨面臨着兩個出路:打,卻沒有勝利的把握;第二條路是利用袁世凱和清朝政府的矛盾,動員袁世凱站過來,回過頭去打清朝政府。

11月8日,湖北軍政府內鄂軍都督黎元洪憂心忡忡,幾番思索之後,開始揮筆疾書,想勸降袁世凱率部參加革命,倒戈反清。在信中,黎元洪許諾說,將來民國建元,第一任大總統非公莫屬。

很快,密信送到了正在湖北孝感督師的袁世凱手上。“大總統”這個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詞彙,第一次映入了他的眼簾。從那一刻起,袁世凱開始怦然心動,衝刺“總統寶座”成爲了他堅定不移的政治目標。

12月1日這一天,北洋炮火隔着長江直接打中了鄂軍都督府,濃煙瀰漫中黎元洪倉惶出逃。可是,剛剛出城沒多遠,袁世凱竟然伸出橄欖枝,派來代表要求停戰議和。此舉招來非議,被後世詬病爲“養敵自重”。五天後,江浙革命聯軍攻佔南京,整個過程中袁世凱卻坐視不救。他在發給馮國璋的電報中說:“不得漢陽,不足以奪民軍之氣;不失南京,不足以寒清軍之膽。”

此時,早已束手無策的滿清朝廷只好跟着袁世凱的指揮棒轉動。1911年12月7日,袁世凱被授予全權主持“南北議和”。議和的結果是,南方革命黨再一次重申了從前的多次許諾,那就是逼退清廷,大總統寶座非公莫屬。而這也給了袁世凱一個很大的心理的安慰,他可以從容不迫,按照他的時間表和方式,來達到使清帝退位,從而由自己繼成大統的目的。因爲在他的合法性的正統觀念裏面,他需要從清朝這邊來取得政治合法性,而不是從革命黨的手中取得政治合法性。

議和成功,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南北局面趨於穩定。擺在袁世凱面前,似乎只有一個選項了,那就是看自己如何逼迫清廷退位。不料,這時候,陡生變故。

1911年12月25日,一直被清政府通緝捉拿的孫中山抵達上海。當時,孫中山擁有巨大的革命聲望,僅僅四天後,獨立各省代表召開會議,宣佈在南京組建中國民國臨時政府,推舉孫中山爲臨時大總統。

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

在1911年的最後一天,雖然夜幕早已降臨,但孫中山還是決定連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儀式,確定公曆1912年爲中華民國元年。

後世分析,孫中山急於就任大總統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其實並不是想跟袁世凱爭權,而是由於犧牲了衆多革命黨人,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終於等到了機會來了,所以孫中山認爲應該及早地把政權建立起來,使“名正起來”,然後再講“言順”的問題。但是,我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看法。

周醉天

《千秋功過袁世凱》作者

“都是凡人不是神”,無論袁世凱還是孫中山,都想當總統,這一點,誰也不要隱瞞。凡人就有自己的私心,我想他們在考慮國家大事的同時,都會有自己的私心,袁世凱想當總統毋庸置疑,孫中山也想當總統毋庸置疑。

似乎一夜之間,孫中山輕而易舉地登上了第一任民國總統的寶座。消息傳來,袁世凱驚得目瞪口呆。1912年新年的第一天,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前去拜訪袁世凱,只見他神情沮喪,聲稱自己爲了實現國內和平已盡全力,但現在看來都失敗了,局勢正在失去控制。

周醉天

《千秋功過袁世凱》作者

袁世凱不高興了。還是那句話,袁世凱也是凡人不是神,他也想當總統。我絞盡腦汁設計了這些事情,來逼清朝退位,逼皇帝退位,然後你們說好了讓我當總統,現在孫中山忽然當總統了,言而無信,他不高興了。

沒想到,幾天後,袁世凱收到了孫中山發來的一封電報。大意說,由於袁世凱還擔任着清政府的內閣總理,必須“引嫌自避”,因此這民國政府的臨時大總統只好暫時由我代勞。但只要閣下肯推翻滿清王朝,總統之位依然非公莫屬。

胡漢民

早在1911年12月21日,從英國取道法國回國的孫中山先行抵達香港,同盟會骨幹胡漢民、陳少白、廖仲愷等人前往迎接。

一番握手寒暄之後,胡漢民眼望孫中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胡漢民覺得袁世凱“實叵測、持兩端”,是個不可信任的人。然而孫中山回答說:“謂袁世凱不可信,誠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餘年貴族專制之滿洲,則賢於用兵十萬。”在孫中山看來,如果袁世凱真的能支持革命,推翻滿清,其作用將勝過十萬雄兵。

袁家誠

袁世凱之孫

孫中山本身也給我祖父寫過信說:你一定不要辜負四億人期望你能出來,滿清只有你才能做到,我已經以虛位來待之。就是說大總統就等着你來坐,我就是臨時替你的。其實他在《孫中山全集》裏邊寫了,他就是利用他把滿清勸退之後,不動一刀一槍,很不容易了。

顯然,孫中山對於袁世凱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既疑之又用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孫中山馬上電令外交部,密切注意袁世凱的動向。

南北之間,又開始了新一輪交涉談判。電報往來之間,孫、袁兩人對彼此的稱呼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王曉華

中央第二歷史檔案館

袁世凱當時是肩負着清朝總理內閣大臣的這個身份,孫中山稱他“袁總理”,而孫中山一直是同盟會的領導人,而且也做過總理,所以袁世凱稱他爲“孫總理”。結果沒想到1月1號,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了,袁世凱那邊就不高興了。馬上就打了一個電報,稱呼孫中山“孫逸仙君”,就喊他“君”了。就孫中山也毫不客氣,假以顏色,稱他爲“袁慰亭君”。袁世凱,字慰亭。所以兩個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明爭暗鬥了。

1912年1月26日,保皇派的核心領袖良弼被革命黨炸死。良弼之死,客觀上使滿清王朝失去了最後的一根支柱。之後,袁世凱採用“拔大樹”的手段,威逼恐嚇清廷退位。

王曉華

中央第二歷史檔案館

什麼叫“拔大樹”呢?他就認爲清朝像一棵大樹一樣,樹大根深,根深葉茂,你想把它推倒很難。你革命黨即使有這個能力,但是你不知道往哪兒使勁呀?所以他今天答應上臺,他明天就又不出山了。就來回這樣倒,他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天天我就搖晃它,搖到差不多的時候,一使勁那樹就倒下了。所以他是用這種“拔大樹”的辦法,把清朝政權給它得到手了。

1912年2月12日,在優待條件保障下,滿清王朝平和而體面地謝幕,袁世凱也邁出了通向總統寶座的關鍵一步。

而南京這邊,財政上捉襟見肘,外交上更是孤立無援。在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四十多天裏,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承認南京臨時政府。尤其是孫中山親自遊說交涉過的英國,依然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力挺袁世凱。孫中山內外交困,臨時政府岌岌可危。正在眼看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傳來了袁世凱成功逼迫清廷退位的消息。2月13日,在衆人的苦苦勸說下,孫中山只好順水推舟,履行先前諾言,向臨時參議院遞交了辭呈,並推舉袁世凱爲臨時大總統繼任者。

想了解更多細節故事

敬請收看

即將於11月5日-11月9日

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的

《紀錄・大時代》

民國“紙牌屋”(1-5)

編輯:伊梵、蒙小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