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琳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宁,特别焦虑。

问她为什么,她说,还不是因为孩子升学的问题。

原来,琳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明年就要升初中了,可成绩还一直处在中上游水平,没有丝毫的突破,怎么考一个好的学校呢?

于是,琳和她老公一合计,给孩子报了一个补习班,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高标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语文、数学,引入了初中一年级的课程,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大幅提升。

可是,这一套计划执行下来还不到一个月,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降。为了保证效果,琳还特意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学。可她明显感到孩子有厌学情绪,多次想放弃。

琳和孩子聊过,给他打过气,希望他能坚持下来,可似乎收效甚微。之后,琳不得不把目标降低了些,可孩子成绩还是每况愈下,似乎连之前的水平都没了。

为这事,琳开始急躁,训过孩子,也与孩子发生过争执,经常搞得家里气氛很紧张。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父母煞费苦心,教孩子,却不见效果

琳的困境,也许不少家长都经历过,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可谓是煞费不少苦心,可依然不见效果。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琳看到了孩子的发展潜力,想让他突破一下,用心是好的,却忽视了一点:

孩子的潜力想要变成他最终的能力,有一个区域需要跨越,到底应该分几步走,目标绝不是随便定的,要根据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及能力进行。

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培养孩子。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01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过“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

他认为,孩子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水平:

1) 孩子的现有水平

2) 孩子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说简单点,就是孩子现有能力和未来的潜力之差,就是最近发展区。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们找了一群孩子,把他们随机分为二组,让他们各自摘下悬于半空的的苹果。

第一组孩子,让他们去摘悬挂高度超过自己跳跃能力的苹果;

第二组孩子,则把苹果放在他们通过努力就能跳跃摘到的高度,之后,再逐步提高苹果的高度。

结果显示:

第一组的孩子根本摘不到,因为苹果悬挂高度,远远超过他们的跳跃极限,最终他们只能“望果兴叹”;

而第二组孩子不仅摘到了不少苹果,而且激情不减,跳跃能力也都有了大的提升。

之后,心理学家让两组孩子摘取相同高度的苹果,结果是:

第一组大多数人走了一下过场,应付了几下,明显失去了之前的兴趣;

第二组依然充满活力和激情,跳跃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第一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要激发并且发掘孩子的潜力,就要设定不同目标,而且不断地鼓励他。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父母要鼓励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好引导,利用好“最近发展区”,调节好孩子学习的难度,并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被认为是我们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更好学习的最佳期限。

之后,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过“脚手架理论”。 他指出,当孩子处在“最近发展区”的时,他需要一个脚手架来帮助他攀登,当孩子攀登上去后,把握了这个阶段时,脚手架也就需要撤离了。

这个过程,需要经历3个步骤,让父母能从陪伴到最后逐步放手:

1) I do (我做)

2) We do (我们做)

3) You do (你做)

只有及时的撤离,才可以让孩子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而当孩子再次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父母又会成为新的脚手架来帮助孩子。如此循环,能帮孩子扩大其搜索领域,体验探索的乐趣。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超越了“最近学习区”,变成自己可以掌控的领域时,那我们就要及时拆掉脚手架,不然,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过度依赖。

所以,作为家长,学习上不要对孩子步步逼紧, 只要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挑战,就鼓励孩子去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卡壳,我们可以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给予方向上的指导,鼓励孩子继续走下去。可如果是孩子能力范围外的高难度“挑战”,那么,我们要尽量去尝试描述和帮助孩子掌握基础背景知识,让孩子慢慢走进“最近发展区 ”,然后再提供脚手架,引导孩子探索。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最近发展区对孩子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02 “最近发展区”对孩子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最近发展区”能帮他达到更高级的的学习水平, 通过自身的“挑战”,突破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让孩子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更新自我和突破自我。只有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孩子才会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且努力地往上升。

之前,琳就是对孩子操之过急,没有把握好孩子“挑战”的极限。一上来就给孩子高难度的任务,孩子得不到大人的帮助,在还没进入“最近发展区”前,就已经失去“夭折”了。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下“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性。

(1)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在学习中,如果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的。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最近发展区”就可以做到这点。

它能有效利用孩子现有水平,在未知水平的基础上,给孩子加大难度,并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正如平时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好,老师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评价,希望孩子再接再厉,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孩子达到了这个水平,孩子的积极性,会刺激他继续往下一个目标迈进。

孩子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本来就是想玩玩,锻炼下身体。但没想到,里面要训练的内容特别多,还很幸苦。单说徒手运球这一项,孩子每次不是把球弄跑了,就是运球姿势不正确,跟不上球的速度。

几次下来,孩子彻底想放弃,后来教练根据孩子的情况,单独给孩子做了辅导,并亲自做了示范,回家后,孩子天天练习,我则在旁边鼓励他,最后他战胜了自己,升级了。现在的积极性甭提有多高了。

因此,当孩子掌握了要领、得到了帮助,通过了难关,他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而且信心满满。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父母要了解孩子现状

(2)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现状,这是孩子继续发展的基础

上面说了,只要孩子的积极性调动了,那么他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而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孩子的个人能力。

如果孩子自身能力没有达到,那他学起来就很吃力,这就像你让孩子去学画画,但是孩子从未接触过,连基本的线条都不会画,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会感到非常的吃力,怎么学都没有兴趣,因为难度实在太大。

可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从简单的学起,等上了一个台阶再过度到难的,那么他学起来也不会那么痛苦,可能更多的是画成以后的成就感。

所以,学习正如吃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企图孩子能一步登天。要让孩子进步快,就要利用好“最近发展区”,根据孩子的水平来学习,不断提高其兴趣。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父母要根据孩子情况因材施教

(3) 父母要根据孩子情况”因材施教”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最近发展区”,但是,不同的孩子,基础不一样、能力也有高低,所以,父母为其创建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会不同。

千万不要盲目地和其他孩子攀比,要求孩子能力快速飙升;也不能对孩子设立过于简单的目标。要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取中间值。比如,可以比孩子现在所学的水平稍微高一点。 如果孩子属于那种聪明灵活的,那就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当然,如果孩子需要帮助,我们要义不容辞地辅助孩子完成。

有针对性地去教育,绝对比无目标的盲目要好得多。而且,教会孩子自我调节,还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如何提升孩子能力?

03 父母具体该如何用好“最近发展区”,提升孩子能力?

“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孩子有一个潜能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任务,孩子如果无法完成,是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的。

那么,作为父母,该怎么创建好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孩子的能力呢?

(1) 要客观看待孩子的能力

你想提升孩子的能力,那么就必须先对孩子的基础能力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准确判断后,才能给孩子制定适合他的“跳一下”就能达到的目标。

比如,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字写得特别差,横七竖八的,根本不知道写啥。为了让他把字练好点,我让他跟帖写,每天一版。结果,孩子写了三天没写了,主要是有些字比较复杂,孩子写了一会就不想写了,另外还有孩子叫他出去玩,他也没坚持下来。

我了解了他基本情况后,调整了计划,每天为他挑选一些基本的字写,同时我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孩子从开始不愿意写,到接下来渐渐爱上了写字,写完后还向我炫耀他一些“成果”,那种激动的之情,无以言表。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给孩子指定目标

(2) 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不可过高或过低

“最近发展区”提倡的是难度适中的目标。

我们在给孩子定发展目标时,千万不要太高或过低。

朋友琳就是因为给孩子设立过高目标,而让孩子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对下阶段的学习没了兴趣,而兴趣都没了,怎么可能会学得轻松、增强自信心呢?

信心是我们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如果失去信心,日后遇到难题,他也不会迎难而上了,甚至他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这块的料。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在他的作品《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指出:

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区分的,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如果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则可能如上面所描述的,失去信心,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运气不好。遇到挫折时,总是为自己找借口。用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来形容这类人,一点都不为过。

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则会认为无论先天怎么样,后天的努力,都可以改善之前的不足。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关注过多的是未来的目标,但是很享受当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和受挫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努力,因为他们相信,困难和失败不过是自己前进中的一种挑战而已。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父母给孩子提供帮助

(3) 父母在必要时,要给予孩子帮助和扶持

给孩子指定阶段发展目标后,父母决不能放任,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结果自己却不管了。要知道,如果孩子年龄小,在还没有完全独立前,还是需要父母给予相应的帮助的。

放任,只会导致两种结果:

第一,孩子跌倒了,自己可以迅速爬起来;

第二,在不断摸索中,找不到爬起来的方式

很明显,第二种方式,不管从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我之前有个同事,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都很用心,特别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孩子定下了一个个的小目标。

在定目标前,她就告诉过孩子,自己最终会得到什么,让孩子充满了信心。然后,她把这个大的目标进行了分解。

当然,在设立了这些目标后,她并没有放任,而是不断跟进孩子,在孩子马上要进入下一阶段,但遇到困难时,提供给了孩子必要的帮助。一次次目标的达成,让孩子信心大增,独立自主能力快速提升。

小升初,给孩子补习,成绩不升反降?懂“最近发展区”是解决关键

孩子慢慢成长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同事的这位孩子,以前特别爱哭、怕事,一遇到困难就躲避,可现在,慢慢地成长起来了。啥事都能自己搞定。小到扫地、洗碗等家务事,大到学习,处理生活中的矛盾,都能妥善解决,而且有板有眼,令人刮目相看。

我夸同事怎么这么会教孩子,她说,“没啥,其实我就是帮他定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难度不大,经过努力,他都能达到的目标而已。”

综上所述,孩子终归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我们的引导和帮助,要保持理性和温情,只有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支架式引导,才会让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努力去解决问题,他才会享受通过努力付出带来的收获,也同样享受其中的乐趣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