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知识分享▕  专业解读

☂ 订阅NewMediaLab ☂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

本期作者  

腿长1米8的背影女杀手

本 期 关 键 词

天猫 | 出走式营销 | 情感连接

随着双11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了营销大战。作为双11的始创者以及主角,天猫已经发起了多轮营销战役。从发布双11猫头海报,到和易烊千玺合作推出主题曲《精彩才刚刚开始》,再到发布十年品牌故事海报……从声势上和情感上,天猫都在有节奏地一波又一波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而近期,一场看似简单却极具爆发力的social战役更是为天猫双11带来大量的曝光和流量。10月25日,天猫官方微博发布“重金寻猫”,宣称天猫已离家出走,号召大家一起来寻找,并有49999元的双11大礼包奖励。

寻猫消息发出来后,网友们迅速在评论区炸开了锅。从25号天猫“离家出走”的消息发布到31号被易烊千玺“捉拿回家”,一周的时间内,微博话题#天猫离家出走#事件的转发量就超340万,话题量破5亿,天猫的官方微博粉丝也直接增长了30万。可以说,这是继支付宝锦鲤活动之后,阿里巴巴的又一场典型的社会化营销。

“寻猫行动”为何能引爆流量?

此次活动,天猫把猫头作为品牌资产进行社交新玩法,通过策划“天猫离家出走”的事件,不仅让品牌、用户都玩到了一起,更让天猫这个IP深入人心。

以悬念铺线,激发用户好奇心

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适当地铺设悬念能持续地激发用户好奇心,吸引用户关注。在此次天猫离家出走的事件中,随处可见悬念营销的身影。天猫任性出走、草创漫画、代班小编急切发布寻猫启事、出走的天猫在不同品牌微博上留下的足迹……几乎每个环节都能抓住用户感兴趣的点。“天猫去哪儿了?”“天猫什么时候回来?”“天猫回来后会发生什么?”用户在每个环节中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猜测,也渴望知道后续的情节,这样的设定着实吸引眼球。

UGC互动,覆盖更广人群

活动门槛决定了用户的参与基数,门槛越低,用户的参与基数越高。天猫离家出走伊始,就以易操作的内容和开放性的互动引导,让这只“出走天猫”带上了梗的特性,激发了网友们演化、加工的热情,开启UGC内容创作回应寻猫信息。而同时,天猫官方也顺势推动着“故事”情节的演进,让大众成为信息制造者和参与者,深度助力这场流量之争。

天猫去找代言人版本

天猫被绑架版本

品牌矩阵,扩大营销效应

天猫离家出走的事件能引发现象级的社会话题,除了通过极简内容互动触发了用户之间的联通,还联动了207家左右的商家和媒体互动,其中有28个媒体,111个品牌还借势进行换头像互动,宣布“天猫来过又走了”,然后号召网友继续寻猫,让这场出走大戏更真实。品牌矩阵的效应让天猫离家出走的消息不胫而走,超40个自媒体账号主动报道此事,它们的参与也为事件提供了充分的话题流量、激活了更宽阔的场景体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象级舆论环境。

那些都曾上演“出走”的品牌IP们

熊本熊

事实上,吉祥物“失踪”事件并非天猫首创,在此之前,日本的熊本熊就玩过这一招。上任初的某天,熊本熊前往大阪出差,但就在他出差的过程中,被大阪的繁华吸引而走丢。为此,熊本县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寻找这位“失踪的吉祥物”。这场颇为荒诞的发布会在网络上迅速传开,熊本熊和熊本县也因此一夜成名。

刘看山

再来就是刘看山的失踪。今年3月,知乎吉祥物刘看山失联的消息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知乎在各大平台接连发布“寻狐启事”,号召广大网友一起寻找,最后在亚朵酒店里找到了这位担任“首席试睡官”的刘看山。与此同时,知乎和亚朵联合打造的“有问题”酒店也顺其自然进入大众视线。

“出走式营销”还能怎么玩?

追热点不如造热点

在一场成功的品牌营销事件中,在品牌和用户高度绑定的基础上,事件本身能否得到广泛的传播也极为重要。营销事件中“料”的咸淡决定了被关注的程度,其关键在于要形成热点,或是热点人物、或是热点话题,能引发媒体及公众的高度关注。

名人的加入是给事件“加料”的常用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话题人物的加入往往能在营销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离家出走的天猫借势唐嫣结婚的热点,在28日发回的明信片中溜到了唐嫣罗晋的婚礼现场,这一波操作可谓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不过,真正高明的营销除了擅于追热点之外,更会制造热点。纵观天猫的整个营销事件,无论是悬疑的开头加码,空前的媒体和商家规模,还是最后易烊千玺的加入,相较于其他借势热点的营销,天猫可以说都是在自己制造热点。也正因如此,#天猫离家出走#的话题才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突显品牌人格化形象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态度、有温情、有个性、有喜好的品牌才会得到青睐,当一切消费都被娱乐化,人格化的品牌形象便成为助力。此次“天猫出走”事件即是一次不错的品牌形象人格化的尝试,在增强品牌辨识度的同时,也赋予了品牌可亲可近的形象,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同样的例子还有熊本县对熊本熊的营销。作为日本熊本县地区的吉祥物,这只行动笨拙、内心贱萌、自带两坨腮红的萌物,在近两年迅速风靡全世界,这得益于熊本县政府对其进行的一系列人格化营销计划。当地政府不仅聘任熊本熊为临时公务员、熊本县营业部长,还策划了熊本熊失踪、遗失腮红等事件,使其越发真实可感。此举也让熊本县一改以往严肃的政府形象,亲民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不断刷新人们对熊本县的好感,从而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作为一个陪伴消费者十年的电商品牌,天猫这次的事件营销也正印证了品牌在营销方式的重大转变,即不再单一强调品牌的工具属性而逐渐转向关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在营销的过程中强化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联系,把他们卷入其中,加强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具体到这次事件来说,天猫除了个人形象人格化呈现,也将其它互动小伙伴进行拟人化、IP化展示,让整个双11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场景。这种与各大品牌玩在一起、与用户一同关注娱乐热点的行为,让这场双11的社交事件变得有温度、有情怀、有沟通。也让用户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看到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购物平台,而是一个能与之产生情感连接的品牌。

再如,天猫也掌握了与消费者的沟通语言——用猫的傲娇行为与“铲屎官”沟通,这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玩法。这种“我懂你”的沟通方式从深层来讲,达成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精神沟通,也让更多人开始认同,天猫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购物平台,而是一个有趣且懂你的“朋友”。

此次的“天猫出走”事件,与其说这是一场节日级的营销活动,不如说是品牌升级中的重要战役,天猫IP的属性、品牌调性、以及用户对平台的认知,都在这样一场“出走事件”中开始转变。这也带给其他品牌以新的启示:在快速迭代的消费环境下,营销需从功能型诉求转向品牌的情感沟通,才能形成更深度的品牌用户绑定。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林嘉纯

编辑:刘瑞

天猫快回去上班!

长按

关注我们

NewMediaLab

最新的新媒体与品牌传播资讯

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分享

最权威的专家解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